成都人口大揭秘:哪些区域最吸引人?
成都人口大揭秘:哪些区域最吸引人?
根据成都市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3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达到2140.3万人,比2022年增加了13.5万人。其中,四川天府新区直管区、成都高新区和新都区成为人口增长最多的区域,分别增加3.07万人、2.49万人和1.56万人。这些区域为何能吸引如此多的人口?背后的原因与经济活跃程度高、就业机会多及积极的人才政策密切相关。
经济发展是人口增长的“主引擎”
四川天府新区直管区作为成都经济的“主引擎”,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增速全市第二。其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规模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8%,增速全市第一。在产业方面,天府新区规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收增长40.3%,规上科研服务业营收增长50.6%,规上商务服务业实现营收增长42.3%。都市工业加速起势,粤浦·瞪羚谷、华润天府科创谷等项目相继签约落地,大鹏无人机、盟升电子等项目已建成投运。
成都高新区的表现同样亮眼。2023年,成都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01.2亿元、增长6.0%,占成都全市比重达到14.5%。全年新增企业3.8万户,同比增长5.0%,占全市新增总量的13.2%。更多的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吸引人口流入的重要因素。
新都区则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新都区五大百亿产业加快发展。航空业、轨道交通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增长均超17%。食品饮料业产值超120亿元,生物医药业产值达130亿元,增长25.7%。这些数据充分说明,经济发展的动能快速传导到人口迁移流动趋势,成为人口流入的关键性因素。
人才政策为人口增长注入新动力
天府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定位为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等国家战略的核心承载地,始终肩负着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使命。目前,天府新区已形成了以1个国家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室为核心的实验室体系,集聚了“中科系”“中核系”等26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等3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引进了清华大学、西工大等66个高能级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200家,总体呈现出战略科技力量集群布局的良好态势。
为此,天府新区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重大人才工程为牵引,设立1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聚焦科技创新、商务金融等主导产业,分10个领域、4个层次调整人才分类目录,不断迭代升级人才政策,并建立“高校+企业”联合育才模式,各类创投基金规模突破千亿元,大力推动产才融合,优化服务成就人才。
成都整体实施人才分类目录,涵盖6大类224项人才支持类型。其中,A类人才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顶尖人才;B类人才涵盖科技创新、重点产业、技术技能、教育卫生等多个领域的高端人才;C类人才则包括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等青年人才。这些政策为吸引和留住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城市建设提升区域吸引力
新都区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在人居环境、交通出行、医疗教育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过去一年,新都区在这些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生活便利度,为人口流入创造了良好条件。
横向比较:成都依然展现较强人才吸纳能力
尽管纵向比较,成都市常住人口增幅收窄,但在横向比较中,成都依然有着不错的表现。记者查阅相关数据发现,在4座常住人口超2000万的城市中,成都人口增量仅次于重庆,高于北京和上海。这表明成都对人口的吸引力并未减弱。
未来展望:人口将持续增长
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的通知》,预计到2025年,成都市常住人口将突破2300万,达到2310万人。这表明未来两年内,成都的人口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总体来看,成都市人口持续稳定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和吸引力。四川天府新区直管区、成都高新区和新都区作为人口增长的“领头羊”,其经验值得其他区域借鉴。随着成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未来将有更多人口选择在这里安家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