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春:粤菜老字号的传承与创新
东亚春:粤菜老字号的传承与创新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新光大中心,一家名为“东亚春”的老字号粤菜馆正在悄然走红。这家成立于2021年的餐厅,虽然历史不长,但却承载着厚重的粤菜文化传统。2023年,东亚春被认定为北京老字号,成为粤菜文化在京城的重要传承者。
民国名店的复兴
东亚春的故事要从1922年说起。当时,在北京西长安街一带,聚集了十二家以“春”字命名的南方菜馆,被称为“西长安街十二春”。其中,东亚春以其正宗的粤菜风味,成为民国时期首屈一指的粤菜馆,吸引了宋庆龄、宋子文等名流政要频频光顾。
然而,随着时局变迁,“十二春”相继停业,东亚春也一度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直到2021年,在品牌传承人党峻曦的努力下,东亚春在城市副中心的新光大中心重新开业,开启了这段百年传奇的新篇章。
传统与创新的完美融合
走进东亚春,仿佛穿越回了民国时期的粤菜名店。餐厅内部装饰以活泼明媚的花砖、历史悠久的字画和枝繁叶茂的荔枝树为特色,处处彰显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红玛瑙色泽的烧鹅在炉中烤得通红酥香,面点大师正在展示绝活,阵阵香气扑鼻而来,令人垂涎欲滴。
为了复原最地道的民国粤菜风味,党峻曦带领团队历时两年多,走访岭南各地,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包括清代广州以文堂木刻粤菜菜谱《新选美味求真》、清刻本《岭南菜谱》等。在充分研究东亚春历史上的“宴请菜单”后,他们开发出一套既保留传统风味,又符合现代人口味的创新菜单。
菜单上的每一道菜品都凝聚着粤菜的精髓:叉烧肉、澳门烧肉、炒牛奶、广府卤肉……这些经典菜品经过精心改良,既保持了传统风味,又融入了现代烹饪技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南百花鸡,这道菜将虾胶摊瓤在鸡皮内侧蒸熟,完美展现了粤菜精细的烹饪工艺。餐厅内的所有面点也都是现场制作,力求原汁原味地还原传统粤菜的烹饪理念和技法。
创新营销,焕发新生
在传承经典的同时,东亚春也积极拥抱现代营销方式。餐厅充分利用直播和短视频等新型营销模式,不仅在线上推广菜品,还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示餐厅的特色文化和用餐体验,吸引年轻消费者前来打卡。
此外,东亚春还注重提升用餐体验。餐厅采用开放式厨房设计,让顾客可以近距离观看厨师的烹饪过程,增加互动性和观赏性。同时,餐厅还计划进行数字化尝试,通过增加互动等方式“焕新”老字号的传播方式,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爱上这家百年老店。
带动地方经济,助力文化传承
作为城市副中心的一张亮丽名片,东亚春的开业不仅为当地带来了更多消费活力,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餐厅所在的通州区,目前拥有中华老字号3家、北京老字号3家、通州老字号4家,涉及食品、乐器、服务行业及传统手工技艺等领域。这些老字号企业通过“触电”“触网”等新型运营模式,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带动当地消费增长。
东亚春的成功还体现在其对北京餐饮文化的贡献上。作为粤菜老字号的代表,东亚春弥补了北京餐饮历史文化的缺失,成为城市副中心的一张亮丽名片。在国潮兴起的背景下,东亚春的恢复和发展,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传统美食的需求,更为北京餐饮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望未来,续写辉煌
随着北京老字号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东亚春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预计到2025年,北京老字号的总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左右。在这样的背景下,东亚春有望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为更多消费者带来独特的粤菜体验。
未来,东亚春将继续坚持“尊古不泥古,创新不失宗”的理念,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北京餐饮文化的繁荣贡献更多力量。这家百年老字号,正在用一桌桌精致的粤菜,讲述着一个关于传承与创新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