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韦应物、苏轼:古诗词中的久别重逢情深
杜甫、韦应物、苏轼:古诗词中的久别重逢情深
在古代,一场离别可能就意味着永诀。交通的不便、信息的闭塞,让每一次重逢都显得格外珍贵。在浩瀚的诗词海洋中,杜甫、韦应物、苏轼用他们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重逢场景。
杜甫:乱世中的惊喜重逢
杜甫的《赠卫八处士》是描写久别重逢的经典之作。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公元759年,杜甫在洛阳附近遇到了少年时的朋友卫八处士。诗中写道: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用参商二星永远不能相见比喻人生的离别,道出了乱世中人与人之间见面的艰难。“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则表达了重逢时的惊喜和珍惜。而“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则透露出时光流逝的感慨。
杜甫的另一首《江南逢李龟年》同样感人至深: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首诗通过“岐王宅里”和“崔九堂前”的回忆,展现了昔日的繁华,而“落花时节”的重逢则暗示了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沧桑。
韦应物:十年离乱后的欢笑与感慨
韦应物的《淮上喜会梁川故人》是描写久别重逢的名篇: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形象地描绘了离别的漫长和时光的流逝。“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则展现了重逢时的喜悦与岁月的痕迹。
苏轼:月下的哲理思考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虽然主要表达的是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但其中也蕴含着对重逢的思考: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几句词道出了离合的自然规律,展现了豁达的人生态度。
杜甫、韦应物、苏轼这三位诗人,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都用他们的诗词表达了对重逢的珍视。从杜甫的惊喜,到韦应物的感慨,再到苏轼的豁达,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这些诗句依然能触动我们的心弦,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次重逢,珍视每一份来之不易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