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村支书“父子传承”引争议:选举合规还是权力世袭?
河北村支书“父子传承”引争议:选举合规还是权力世袭?
近日,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柴庄村一起村支书“父子传承”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该村原党支部书记曹端广因醉驾被免职后,其子曹博迅速接替村支书一职,引发村民强烈不满和广泛质疑。
事件经过:从醉驾免职到“父子传承”
2024年12月初,故城县柴庄村村民向媒体反映,原村党支部书记曹端广因醉驾被免职后,安排并运作其在县自然资源局工作的儿子曹博“兼职”继任村支书。村民们对这一安排表示质疑,认为曹博的“兼职”涉嫌违规,选举程序存在猫腻,村务公开透明度不足。
据村民反映,曹端广自2003年起就开始担任柴庄村的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20年。在2021年,因醉酒被免职后,村民们并没有听说村里重新更换村支书和村主任,但是很快曹端广的儿子曹博就“继任”了。
争议焦点:选举程序与村务公开
村民们质疑的主要焦点在于:
选举程序合规性:有村民表示并未接到选举通知,不清楚曹博是如何成为候选人并当选的。
村务公开透明度:村民们反映,曹博作为县自然资源局的公职人员,平时并不住在村里,对村内事务并不熟悉,村里的实际管理仍然由其父亲曹端广掌控。
村干部家族化:村民们认为这种“父子传承”的做法有违公平公正原则,损害了村民权益。
官方回应:合法合规还是另有隐情?
面对质疑,曹端广和曹博均表示,曹博当选村支书符合法定程序,部分村民的举报属于“诬告”。他们声称,选举是在全村党员范围内进行的,并且全程录像备案。
12月4日,武官寨镇政府发函证实,曹博当选村支书确实符合法定程序,并肯定了其任职期间的成绩。但函中并未对村民反映的村务不公开透明等问题作出回应。
最新进展:主动辞职引发更多疑问
就在各方争议不断升级之际,12月3日,曹博突然宣布辞去村支书职务,由副镇长王宝胜兼任。这一举动让村民们更加困惑:为何在关键时刻选择“下课”?其中是否另有隐情?
深层思考:农村基层治理困境
这起事件折射出当前农村基层治理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村干部家族化现象:一些地方的村干部利用职权为亲属谋取利益,形成事实上的“家族统治”,影响了基层民主建设。
选举程序流于形式:虽然表面上有选举程序,但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暗箱操作,影响了选举的公平公正。
村务公开透明度不足:一些村干部对村务信息遮遮掩掩,影响了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基层监督机制缺失: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一些村干部能够长期掌控权力,甚至在违规违纪后仍能安排亲属接替。
结语:期待更完善的基层治理
这起事件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它引发的思考远未结束。如何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保障村民权益,防止权力滥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深入调查,严肃处理,给村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同时,也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农村基层治理制度的完善,真正实现民主、公开、透明的乡村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