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搬运有风险,版权法规需谨记!
视频搬运有风险,版权法规需谨记!
一位B站UP主发现自己的原创视频被某短视频平台用户搬运,且获得了数百万的播放量。更令人气愤的是,该搬运账号还因此获得了平台的广告分成收益。当UP主向平台举报时,却被告知需要提供详细的版权证明材料,而这一过程可能长达数月。这个案例揭示了视频搬运背后隐藏的法律风险和道德困境。
视频版权,你真的了解吗?
在讨论视频搬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视频版权的基本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视频作品属于视听作品范畴,受法律保护。具体来说,视频创作者享有以下权利:
- 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 改编权:即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
这意味着,未经许可擅自搬运、剪辑他人视频,很可能构成侵权。根据12426版权监测中心发布的《2020中国网络短视频版权监测报告》,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累计监测到3009.52万条疑似侵权短视频,涉及点击量高达2.72万亿次,独家原创作者被侵权率高达92.9%。
常见的侵权行为大盘点
在短视频领域,常见的侵权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剪辑拼凑:将多个视频片段重新剪辑组合,形成新的短视频。这种行为侵犯了原作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和改编权。
直接搬运:将他人完整视频直接上传到其他平台,甚至更改封面图或时长来规避平台审核。
“长拆短”:将长视频(如电影、电视剧)拆分为多个短视频片段。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视频权利人的版权,据不完全统计,仅一年就会给权利人带来136.4亿元的损失。
文字作品改编:未经许可将他人文字作品(如知乎回答)改编成短视频。
如何合法搬运视频?
虽然直接搬运他人视频存在诸多风险,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利用优质视频内容。以下是一些合法搬运的方法:
获得授权: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联系原作者或版权方,获得正式授权。这可能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但能确保你的行为合法合规。
合作模式:与视频创作者建立合作关系,比如成为他们的品牌代理,获得视频使用授权。这种模式下,你不仅获得了合法的视频源,还能通过销售产品获得收益。
二次创作:在获得授权的基础上,对原视频进行创意加工,添加自己的独特视角和价值。这种二次创作既能避免侵权,又能提升内容质量。
使用公共领域素材:一些视频素材可能已经进入公共领域,或者创作者明确表示可以自由使用。这些素材是合法创作的良好来源。
平台的责任与义务
面对日益严峻的版权问题,各大视频平台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根据《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平台需要建立完善的版权保护机制,包括:
- 创新提醒义务形式,如用短视频提醒用户注意版权问题
- 建立实名制与黑名单制度,对侵权用户进行严格管理
- 加强热门视频内容审查,建立数据检测机制
- 利用技术手段,如“内容身份证”系统,进行内容鉴别和过滤
作为创作者,我们也要提高版权意识,既要保护自己的作品不被侵权,也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创作环境,让优质内容得到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