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陪伴:助娃远离网络诈骗
家庭陪伴:助娃远离网络诈骗
“妈妈,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10岁的小女孩小美(化名)哭着问。她刚刚按照“客服”的指示,用妈妈的手机转了4万多元给对方,只为了领取一个所谓的“免费游戏皮肤”。
这是一起典型的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未成年人接触网络的机会越来越多,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网络风险。作为家长,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更要重视他们的网络安全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防范意识。
为什么孩子容易受骗?
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判断力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诱惑。此外,孩子们往往对网络世界充满好奇,但缺乏足够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这使得他们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
如何预防孩子受骗?
1.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家长应该定期与孩子进行沟通,教育他们识别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法。例如,不要轻信“免费领取”“大额返利”等说辞,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等。
2. 培养安全意识
教会孩子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包括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学校信息等。同时,让他们明白,任何要求转账或支付的行为都可能存在风险。
3. 设置合理的网络使用规则
限制孩子使用手机和电脑的时间,避免他们过度沉迷于网络。同时,可以考虑为孩子的设备安装安全软件,过滤不良内容。
4. 以身作则
家长自己也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展示如何安全使用网络,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
家庭陪伴是关键
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充分的亲子互动能够有效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家长应该:
- 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
- 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困惑
- 通过阅读、游戏等方式,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 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
专家建议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建议,家长应该掌握“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漏、转账汇款多核实。同时,他强调,家庭教育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孩子能够独自应对所有的风险。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通过持续的教育和陪伴,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防范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让他们在数字时代中安全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