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025就业趋势与求职攻略:从简历到面试的全程指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025就业趋势与求职攻略:从简历到面试的全程指南

引用
新浪网
6
来源
1.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4-12-10/doc-incyypap4893842.shtml
2.
https://recruitcrm.io/zh-hans/blogs-zh/hiring-trends/
3.
https://www.educity.cn/rk/5368904.html
4.
https://www.pekhr.com/lib/6552.html
5.
https://aipin.io/2023/06/23/how-many-resumes-can-i-submit-to-get-an-interview-opportunity/
6.
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88177
01

就业市场新趋势: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5年,中国就业市场正迎来新的变革。根据最新数据显示,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就业前景持续向好,而传统行业则面临转型压力。同时,灵活就业、远程工作等新型就业模式的兴起,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02

行业就业前景:冷暖自知

制造业领跑,计算机跌落

装备制造业、能源和基建三大领域依然领跑。传统工学类专业,尤其是能动类和电气类,继续保持在前两位。老专业遇上热火朝天的人工智能,又焕发出新生命。毕竟从根儿上来说,AI最离不开的其实是能源和电力,以能动大类下的一级学科,工程热物理为例,不光能给手机、空调、卫星、芯片散热,AI数据中心的散热也得靠它。

对于制造业来说,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也直接为机械类毕业生创造了新机遇。机械大类的就业整体排名上升到了第4位,而且机械类的收入增长直接拿下第一。就业排名前50的专业里,机械类就有7个。落实到就业行业里,类似电子电气设备、交通运输设备,这类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它们的薪资水平也相当可观。2023届电子电气设备毕业生的月收入是7153,反超信息技术位列第一;交通运输设备的月收入持续增长,位列第三。同时,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这两类制造业的薪资涨幅也拿下前两名。其中交通运输设备涨幅150%,显然得益于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就业稳定性和质量上赢得很全面。

但不是所有工学类专业都这么抢手,有两个工学类的就业落实率,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建筑类和计算机类。建筑类很明显受房地产行业影响,缓慢下滑的趋势还在进行。下降最明显的是计算机类,直接进了倒数,原因很简单:供过于求。根据阳光高考的数据,截止去年年底,全国有986所院校,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901)专业,其中非重点院校的扩招幅度尤其大。毕竟,这类院校只有用田忌赛马的策略,才能在招生时,和热门院校打擂台。结果就是,2022年计算机类的毕业人数,占到整个工科的四分之一,是2019年的1.6倍;而2022年计算机类的在读人数有177万,位列工科第一。

和定向放水相对的,是教学质量跟不上、市场需求饱和以及薪资涨幅下降,计算机类毕业生,在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上的能力满足度,要低于本科平均水平(89%)。除了教学结构问题,也和21、22、23,这疫情三届共有的实践不足情况相关。单就计算机类毕业生来说,不光求职难度上升,就业质量还下滑了。所以这个曾经的香饽饽,要一直走下坡路了吗?

别着急,好听的话也是有那么一点点的:从绝对收入数值和长期发展来看,计算机类仍然不能小觑,毕业后半年、三年、五年的月收入持续领先。计算机行业绝对数值的稳定,来自经济发展的要求。上世纪美国也出现过类似的现象,有人给它起名叫SBTC效应(Skill-biased technical change),全称“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主要用来解释一个国家的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说白了就是高技能人才更吃香,但前提是,教育体系和市场需求得完成对接,如果二者衔接不好,就会出现人才供给越来越多,市场需求越来越小的状态。

总体上,拥有30个专业类目的工科大类,依旧是就业市场的主力军,同时也更容易受国际局势影响。众所周知,美国大选已经出结果,川普接下来的贸易保守主义主张,有可能会继续增加制造业出口的运营成本,接下来需要准备好面对连带冲击的,还有出口大类,同时也是容易被高关税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就未来四年来说,我们已经能窥见就业市场的大方向:国内高端制造业,未来势必会更依赖国产替代。而技术上的自主创新,和品牌的高质量发展,也必然需要更多掌握高端技术和经验丰富的人才。所以前面提到的SBTC效应(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还会继续,中高端技术行业的技能溢价还会进一步提升。

文科都是“服务业”?

聊完了工科,我们来看看每次就业数据中的“隐形人群”文科生。文科类,就业落实率在平均线以上的只有五个:电子商务类、旅游管理类、教育学类、社会学类、历史学类。除了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电子商务和教育行业,分散程度很高,总体上分为三类:和钱打交道、和人打交道、和内容打交道。财务、人事、行政三类职业占大头,就业行业虽然多元,但服务类岗位确实占比很高。在毕业起始薪资、三年薪资、五年薪资的榜单中,除了市场适应性较强的经管类,其他文科类专业也是排名倒数,文科“服务业”就业难的情况,从数据上看,确实比想象中还要惨淡。

但也有反转,就是就业满意度。2023届毕业半年,就业满意度最高的是法学和医学,都是80%。不难理解,这两个领域的专业性很强,职业发展路径清晰。我们拉长时间轴再看,毕业后五年,就业满意度最高的前三甲都是文科门类。细化到专业上,文学和教育学的就业满意度高达85%。这类专业的共性就在于,在长期职业生涯中,能获得更多的成就和满足感,特别是在教育和文化艺术领域,能获得更多的个人发展空间和社会影响力。按照马斯洛需求的说法,就是这类职业达成自我实现的可能性更高。一份工作是否能让你持续产生快乐,也是很重要的考量标准。

然而对于文科生而言,未来还有一个重大挑战,就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当前,无论哪个榜单总结,AI崛起后首当其冲受影响的,看起来都是文科类专业:笔译、剧作家、会计……无一幸免。我们抛开专业,深究一下这些行业特性就会发现,它们大多是高成长性、慢思考的工作。也就是说,一个工作越是调用了人类引以为豪的思考能力,越有可能被AI替代。反倒是那些不大需要高学历,工资没那么高的蓝领职业,AI替代率要更低。

所以替代率高低并不取决于文科、理科、工科这些门类,而是发生在一种能力,甚至是一组能力上。在这种情况下,文科类毕业生要如何应对未来的AI时代呢?麦肯锡的报告显示:互联网每杀死一个职位,就会制造2.6个新职位,在人工智能这个新技术领域同样适用。目前,大模型热潮散去,AI应用落地迫在眉睫,让高层次的人才参与AI发展进程才是大趋势。一方面,拥有金融、教育、法学这类背景的文科毕业生,可以更好地给垂类大模型提供专业支持;另一方面,独属于人的创作、共情能力,机器无法替代,而这也是文科生的优势所在。

灵活就业热度上升,自主创业满意度超本科

2023届灵活就业的热度比去年有所上升(从4.7%到5.1%);从院校类型上看,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选择灵活就业的比例(5.7%)更高。市场上灵活用工覆盖的领域也涉及各行各业,其中制造业和餐饮业是大头,灵活就业的尽头还得是进厂打工和外卖骑手。而这也决定了,采用灵活用工的,绝大多数还是平台型企业。这里不光包括传统零工招募平台,还有互联网平台。同时,这些平台也是吸纳最多本科毕业生灵活就业的地方。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直播和自媒体占大头的文体娱乐,还有依托数字技术的新零售。灵活就业的热度提升和零工经济的火热是一体两面,除了中国,美国、欧洲和以终身雇佣为代表的日本,零工经济的规模也在快速扩张。尤其在2019年之后,践行“三叶草组织”模式的企业越来越多。简单说,就是核心员工、外包员工、兼职人员,三分的组织架构。如此不仅能实现降本增效,还能应对周期性的业务需求。问题是对于求职群体来说,兼职和自由职业工作

03

企业招聘偏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司在招聘时有着不同的偏好:

  • 欧洲企业重视个性创造力,面试时对年龄、着装要求相对宽松,不忌讳谈论薪资问题。
  • 北美企业注重综合素质,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沟通能力等,同时对英语水平有较高要求。
  • 日资企业偏好守规矩的应聘者,习惯通过猎头服务或求职网站招聘,对性别、年龄等有明确要求。
  • 韩资企业则更看重应聘者的忠诚度,面试时通常避免谈及薪酬问题。
04

求职实战技巧:从简历到面试

简历准备

  • 针对不同岗位准备多份简历,突出与职位相关的经历和技能。
  • 简洁明了,重点突出,避免冗长。
  • 在简历页脚添加企业使命等细节,展现用心。

面试技巧

  • 充分了解公司背景和岗位要求,展现匹配度。
  • 提前准备常见面试问题,如自我介绍、职业规划等。
  • 注重仪容仪表,保持微笑,展现自信。
  • 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回答问题,条理清晰。
  • 学会倾听,把握重点,避免长篇大论。
  • 准备经典问题回答,如“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等。
  • 面试结束时向面试官表示感谢,并保持联系。
05

成功案例:从失败到offer

一位求职者分享了他的面试经验:

“在面试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不仅研究了公司的背景、文化,还针对可能问到的问题进行了模拟练习。面试时保持冷静,用自信的态度征服面试官。同时,展现出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和渴望。面试结束后,及时发送感谢信,表达对公司的热情和对机会的珍视。”

06

结语:保持积极,持续提升

求职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保持积极态度并持续学习,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记住,每一次面试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不要害怕失败,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