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病患者如何走出心理阴影?
慢性肝病患者如何走出心理阴影?
“慢性肝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牡丹江康安医院副院长曾惜秋在《名医直播间》节目中指出,慢性肝病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病情。
慢性肝病是一种常见的身心疾病,其治疗过程漫长且容易反复,这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研究表明,至少30%的肝硬化患者有抑郁症状,而在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2%。
慢性肝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忽视态度:许多患者在得知自己感染乙肝后,往往采取“我没觉得不舒服啊”、“看病多麻烦,又花时间又花钱”的态度,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悲观抑郁:由于慢性肝病具有高度传染性,患者在就学、工作、家庭生活中常常遭受歧视。此外,看到身边类似病例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患者容易产生悲观情绪。
焦虑烦躁: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反复、经济负担沉重等因素,都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和烦躁情绪。
放任自流:长期的治疗过程和反复的病情容易消磨患者的耐心,部分患者甚至选择放弃治疗。
面对这些心理问题,患者应该如何进行心理调节呢?
正确认识疾病:了解肝病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虽然慢性肝病难以根治,但通过合理治疗和生活调整,大多数患者可以控制病情,维持正常生活。
情绪调控:
- 宣泄烦闷:找专科医生进行心理咨询,倾诉内心的困扰。
- 培养自控力:认识到生病是人生常态,保持冷静,配合医生治疗。
- 转移注意力:通过阅读、娱乐、散步等方式转移注意力,避免过度纠结于病情。
- 生活方式调整:
-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饮酒和服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
- 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轻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心情和身体状况。
- 充足休息: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充足的睡眠对肝脏恢复至关重要。
社会支持:寻求家人、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加入肝病患者互助团体,与他人分享经验,减轻心理负担。
专业帮助:如果情绪问题严重影响生活,应及时寻求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慢性肝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研究显示,患有抑郁症的肝病患者,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明显低于非抑郁症患者。此外,情绪障碍还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据统计,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相关抑郁症的花费每年超过4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慢性肝病患者的情绪障碍与多种因素相关。例如,肝脏受损程度越重,情绪障碍的发生率越高;不同病因的肝病患者抑郁程度不同;经济状况差、社会支持不足也会加重患者的心理问题。
因此,慢性肝病患者需要重视心理健康,及时进行心理调节。通过合理的心理干预和生活调整,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重返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