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详解:如何有效预防职业病?
专家详解:如何有效预防职业病?
近年来,我国职业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每年新增职业病病例超过10万例,其中尘肺病等慢性职业病占总病例数近九成。职业病不仅严重威胁劳动者健康,也给企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科学预防职业病已成为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职业病的主要类型与危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目前,我国法定职业病主要有10大类132种,包括:
- 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 职业性皮肤病
- 职业性眼病
-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 职业性化学中毒
-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 职业性传染病
- 职业性肿瘤
- 其他职业病
这些疾病不仅严重影响劳动者身体健康,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例如,尘肺病是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导致的肺部纤维化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可能导致白血病等恶性肿瘤。
企业如何从源头预防职业病
企业作为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职业病。具体措施包括:
工作场所卫生管理:确保工作场所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如控制粉尘、有毒气体等有害物质的浓度,提供必要的通风、排毒设施。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接受监督。
建设项目防护设施设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建立职业病防治责任制:企业应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提供个人防护用品:企业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毒面具等。
开展职业健康教育:通过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能力。
定期检测与评估:建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
劳动者个人防护要点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也应积极采取防护措施:
了解职业病危害:熟悉本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掌握防护知识。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按照要求佩戴防尘口罩、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用品。
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病早期症状。
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减少职业病危害接触。
维护自身权益: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成功案例:神东煤炭集团职业病防治经验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通过系统性职业健康管理,有效降低了职业病发生率。其主要做法包括:
建立健康管理体系:制定《神东煤炭集团职工健康管理实施办法》,建立公司、基层两级健康服务平台。
配备专职健康管理员:为有职业健康危害的17个生产单位各配备1名专职健康管理员。
建设健康基础设施:完成36个健康小屋和1个心理关爱中心的建设。
开展健康宣教:策划“健康神东”栏目,提升职工健康意识。
组织健康体检:定期开展职工健康体检和职业病体检。
通过这些措施,神东煤炭集团不仅改善了职工健康状况,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企业发展与员工健康的双赢。
职业病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共同努力。企业应严格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劳动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政府则要加强监管力度。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有效预防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