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进化论的新应用:从基因编辑到AI医疗
达尔文进化论的新应用:从基因编辑到AI医疗
达尔文的进化论自1859年提出以来,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对生物起源和物种多样性的认识,其核心原理——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也在现代科技中找到了新的应用场景。从基因编辑到人工智能,从合成生物学到医疗诊断,进化论的思想正在以全新的方式推动着科技进步。
基因编辑:模拟自然选择的实验室加速器
在生命科学领域,基因编辑技术,尤其是CRISPR/Cas9系统的出现,为科学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突破。这项技术改变了人类对基因的认知,重新定义了自然选择与人工干预间的界限。
自然选择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它指的是在生存斗争中,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传递其遗传信息给后代,从而推动物种的进化。这一过程缓慢而复杂,往往需要数百万年的时间才能产生显著的遗传变化。
相比之下,基因编辑技术特别是CRISPR/Cas9系统,能在实验室环境中直接对DNA进行精确修改,实现特定基因的添加、删除或修改。这一技术极大地缩短了遗传变异产生和筛选的时间,使研究人员能在短时间内创造出符合特定需求的遗传变异体。
基因编辑有其合理性和可靠性,其能精准针对目标基因进行操作,从而避免对整个基因组的不必要扰动。比如,CRISPR/Cas9系统通过sgRNA引导Cas9蛋白精确切割DNA双链,实现了对遗传信息的精准编辑。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编辑的准确性和效率,还大大降低了脱靶效应的风险,确保了基因编辑的可靠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科学家们通过优化sgRNA的设计和Cas9蛋白的递送方式,进一步提高了编辑的特异性和效率。同时,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也为评估基因编辑的效果提供了有力支持,使研究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脱靶效应。
基因编辑允许科研人员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并加速自然选择的过程,通过定向修改遗传信息创造出适应特定环境或具有特定性状的个体。这些个体在后续的繁殖过程中,仍会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只有那些真正适应环境的变异体才能最终生存下来并传递其遗传信息给后代。
因此,基因编辑并没有违背自然选择的规律,而是以一种更加高效和可控的方式加速了进化的过程。它使科学家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观察到遗传变异的积累和适应性的提升,为动物育种和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合成生物学:进化论思想的工程化应用
合成生物学作为新兴领域,以其颠覆性的创新潜力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热潮。基于进化论思想,科学家们正在尝试定向驯化细胞,发展可直接提供解决方案的理论、技术或产品,为生物医学和农业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近日,中山大学正式成立进化与合成生物学基础科学中心,该中心将围绕合成生物学关键前沿领域开展研究,整合生物学、医学、药学、化学、生态学、农学、公共卫生等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该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中山大学在合成生物学研究领域迈出了划时代的步伐,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尤其是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生命科学已从揭示生命本质及规律的基础学科,进入到以基因编辑和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的工程化设计、改造乃至合成全新生命体的阶段。基于中山大学在进化与合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传统优势和领先地位,学院自2023年起着手布局中心的构建,2024年5月正式获批。中心将组建进化理论和突变技术研究部、功能细胞定向驯化研究部以及应用转化部,主要针对与人类生存、文明延续密切相关的重大生命科学问题,利用进化生物学思想与合成生物学工具定向驯化细胞,发展可直接提供解决方案的理论、技术或产品,为生物医学和农业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该中心的成立不仅彰显了中山大学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将全方位提升该校在前沿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领域影响力及话语权,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生物制造、生物医药和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遗传算法:进化论在人工智能中的创新应用
在人工智能领域,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是一类借鉴生物界进化规律的随机化搜索方法。它由美国的J.Holland教授于1975年首次提出,目前已成为进化计算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遗传算法(GA)是模拟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自然选择和遗传学机理的生物进化过程的计算模型,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进化过程搜索最优解的方法。遗传算法(GA)是从代表问题可能潜在的解集的一个种群(population)开始,而一个种群则由经过基因(gene)编码的一定数目的个体(individual)组成。每个个体实际上是染色体(chromosome)带有特征的实体。染色体作为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即多个基因的集合,其内部表现(即基因型)是某种基因组合,它决定了个体的形状的外部表现。因此,在一开始需要实现从表现型到基因型的映射即编码工作。
由于仿照基因编码的工作很复杂,往往进行简化,初代种群产生之后,按照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原理,逐代(generation)演化产生出越来越好的近似解,在每一代,根据问题域中个体的适应度(fitness)大小选择(selection)个体,并借助于自然遗传学的遗传算子(geneticoperators)进行组合交叉(crossover)和变异(mutation),产生出代表新的解集的种群。这个过程将导致种群像自然进化一样的后生代种群比前代更加适应于环境,末代种群中的最优个体经过解码(decoding),可以作为问题近似最优解。
遗传操作是模拟生物基因遗传的做法。在遗传算法中,通过编码组成初始群体后,遗传操作的任务就是对群体的个体按照它们对环境适应度(适应度评估)施加一定的操作,从而实现优胜劣汰的进化过程。从优化搜索的角度而言,遗传操作可使问题的解,一代又一代地优化,并逼近最优解。
AI医疗大模型:进化论原理的智能化延伸
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应用正逐渐深入到每一个医疗环节,从辅助诊断到个性化治疗,从药物研发到患者监护,AI大模型正在展示其强大的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这些技术通过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能够处理和分析海量的医疗数据,为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辅助诊断方面,AI大模型能够通过分析医学影像,如X光、CT、MRI等,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识别疾病,提高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例如,腾讯健康发布的混元通用大模型,针对医疗领域进行了特别优化,能够提供智能对话、病例结构化与检索、影像报告和辅助诊断等服务。这些服务已经被整合到患者就诊的全流程中,显著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在药物研发领域,AI大模型通过预测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和药物的毒性,加速新药的发现和开发过程。例如,清华系初创团队水木分子推出的对话式药物研发助手ChatDD,涵盖了药物立项、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等各个阶段,极大地提升了药物研发人员的工作效率。
在患者监护和健康管理方面,AI大模型通过分析患者的健康数据,如生理参数、设备数据和健康记录,实现远程监测和疾病管理。例如,讯飞医疗诊后康复管理平台利用星火认知大模型,专注于康复指导和诊后管理,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在医院管理流程优化方面,AI大模型通过分析患者需求和临床优先级,合理分配医院资源,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疗效率。例如,东软推出的添翼大模型,融合了医疗行业解决方案、产品与服务,为医院管理者提供了对话式交互和数据洞察,简化了数据应用,实现了精细化医院管理。
这些应用的成功,离不开行业内众多企业的积极探索和创新。例如,谷歌的DeepMind Health项目通过AI技术在眼疾诊断、头颈癌治疗规划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IBM的Watson Health平台则通过分析大量医疗数据,为医生提供临床决策支持。此外,国内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科技巨头也在积极布局医疗AI领域,推出了一系列医疗大模型产品和服务。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AI医疗大模型的研发和应用中来。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探索,不断推动AI医疗大模型的发展,为医疗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未来,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AI医疗大模型有望在医疗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时也为医疗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结语:进化论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
从基因编辑到合成生物学,从遗传算法到AI医疗大模型,进化论的核心原理正在以全新的方式融入现代科技。这些创新应用不仅展示了进化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强大能力,也预示着未来科技发展的新方向。正如达尔文当年揭示生物进化之谜一样,今天的科学家们正在用进化论的思想,开启科技发展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