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瑞浦并购创芯微:估值方法大揭秘!
思瑞浦并购创芯微:估值方法大揭秘!
2024年8月,科创板上市公司思瑞浦(688536)发行可转债购买创芯微100%股权的交易获上交所并购重组委审议通过,成为“科创板八条”后最新一个过会的并购交易。这笔交易不仅涉及金额高达10.6亿元,更重要的是,它创新性地采用了差异化定价方案,为当下的并购交易带来借鉴和启示。
收益法与市场法的双重评估
在此次并购中,思瑞浦采用了收益法和市场法对创芯微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收益法测算出的标的公司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106,657.59万元,而市场法测算出的标的公司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106,624.04万元,两者仅相差33.54万元,差异率为0.03%。
两种评估方法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收益法评估是以资产的预期收益为价值标准,反映的是资产的经营能力(获利能力)的大小,这种获利能力通常将受到宏观经济、政府控制以及资产的有效使用等多种条件的影响。
市场法评估是通过分析同行业或类似行业市场交易的情况来估算标的公司的价值,反映了在正常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公开市场对于企业价值的评定,该方法通常将受到可比公司和调整体系的影响。
最终,考虑到创芯微未来盈利预测中部分产品尚处于研发、未批量上市阶段,产品性能和技术参数尚未经过市场验证,交易双方选择以市场法作为最终评估结果。
并购背后的产业逻辑
思瑞浦是一家专注于高性能模拟信号链的IC设计公司,产品涵盖运算放大器、数模转换等领域,累计销售7亿颗产品,客户包括大疆创新、海康威视等。而创芯微则专注于电池管理和电源管理芯片开发,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手机、可穿戴设备等多个领域,与OPPO、小米等知名品牌有合作关系。
通过此次并购,思瑞浦能够有效拓宽技术与产品布局,加快在电池管理及电源管理芯片领域的布局,进一步提升公司业务规模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创芯微也将借助思瑞浦的平台,加速产品和技术的迭代升级,实现更快发展。
政策背景与示范意义
此次交易是在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简称“并购六条”)的背景下进行的。该意见明确提出,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整合,适当提高科创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
思瑞浦收购创芯微的交易,正是对“并购六条”精神的积极响应。此次交易不仅为双方带来了战略协同效应,也为其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差异化定价方案的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交易还创新性地采用了差异化定价方案。由于创芯微财务投资人的投资估值较高,为实现各方利益均衡,交易各方经过多轮沟通谈判,最终确定了差异化的定价方案。
具体来看,在交易总对价10.6亿元不变的基础上,创芯微管理团队股东的交易对价约为5.72亿元,对应100%股东权益价值约8.72亿元;艾育林的交易对价约为1.7亿元,对应100%股东权益价值为11.5亿元;其他交易对方的合计交易对价约为3.18亿元,对应100%股东权益价值约10.6亿元。
这种差异化定价方案既保证了交易的公平性,又实现了各方利益的最大化,为今后的并购交易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结语
思瑞浦收购创芯微的交易,不仅是两家优秀企业的强强联合,更是中国半导体行业整合升级的缩影。在“并购六条”的政策指引下,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类似的并购案例,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