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航英雄机长刘传健:空中紧急情况下的奇迹返航
川航英雄机长刘传健:空中紧急情况下的奇迹返航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从重庆江北机场起飞,目的地是拉萨。机上载有119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然而,这趟看似普通的航班却遭遇了罕见的空中险情。
当天早上7点左右,飞机爬升至9800米的巡航高度时,驾驶舱右侧前风挡玻璃突然破裂脱落。这一突发状况导致驾驶舱瞬间失压,气温骤降至零下40多摄氏度。副驾驶徐瑞辰半个身子被吸出窗外,幸运的是他系着安全带,在驾驶舱失压、气温骤降、仪器多数失灵的情况下,机长刘传健凭借着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民航各保障单位的密切配合下,机组正确处置,飞机于2018年5月14日07:46分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有序下机并得到妥善安排。
事后调查发现,这次事故的最大可能原因是:B-6419号机右风挡封严(气象封严或封严硅胶)可能破损,风挡内部存在空腔,外部水汽渗入并存留于风挡底部边缘;电源导线被长期浸泡后绝缘性降低,在风挡左下部拐角处出现潮湿环境下的持续电弧放电。电弧产生的局部高温导致双层结构玻璃破裂。风挡不能承受驾驶舱内外压差从机身爆裂脱落。
刘传健,这位创造了民航奇迹的英雄机长,究竟有着怎样的背景?据公开资料显示,刘传健1972年11月出生,1991年入伍,2006年从部队转业加入四川航空。在空军第二飞行学院期间,他积累了丰富的飞行经验。转业后,他又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保持着高水平的飞行技能。他的同事评价他“很严谨,很认真,技术很好”。
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刘传健卓越的飞行技术和心理素质,也体现了他在危急时刻冷静果断的领导力,被誉为“英雄机长”。这一壮举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专业能力,也体现了他在危急时刻冷静果断的领导力,被誉为“英雄机长”。
这一事件对航空安全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提醒航空公司和制造商要重视飞机关键部件的维护和检查,特别是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同时,也凸显了飞行员培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这一事件还推动了相关安全标准和操作程序的完善,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两年后,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了详细的事故调查报告。报告指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风挡封严受损导致的电弧放电,最终造成风挡破裂脱落。这一发现促使空客公司对A320系列飞机的风挡设计进行了改进,并加强了对风挡维护和检查的指导。
川航3U8633航班的成功迫降,不仅是航空史上的一个奇迹,更是对飞行员专业精神和应急能力的最好诠释。刘传健机长的事迹,激励着每一位航空从业者,也提醒着人们在面对极端情况时,专业能力和冷静判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