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音不清楚?构音异常是什么?深入了解原因、症状及治疗方法
孩子发音不清楚?构音异常是什么?深入了解原因、症状及治疗方法
小雨是一个4岁半的孩子,平时话很多,近期学校老师向爸妈反映,同学们以及老师经常听不懂小雨的话。大家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小雨在路上看到狗狗时会把狗狗讲成「抖抖」,总是把家里的阿公叫成「阿东」、哥哥叫成「德德」,即使爸妈示范一次给小雨让她重念,还是讲错,令爸妈困扰不已。爸妈上网查询资料后,挂了复健科门诊,后来医生将小雨转介给语言治疗师进行构音的评估以及治疗。那么,究竟什么是构音异常呢?
构音异常的原因
构音异常指的是孩子在发音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的音,这可能会让人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以下列举可能产生构音异常的原因:
- 构音器官构造问题:构音的器官(如嘴唇、软腭、舌头等)本身有缺损,导致孩子无法发出正确的语音。如唇腭裂。
- 听力问题:由于接受的语音有限,造成无法辨识正确的语音。
- 动作协调问题:神经或肌肉张力不稳定,无法准确控制构音器官的动作,产生协调不佳的问题。如脑性麻痹。
- 功能性构音异常:构音器官没有缺损,但发音不清楚、不正确。
构音错误的类型
构音错误有多种表现形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 替代:用其他的音代替原本的音。例如:
- 阿公⭢阿东、狗狗⭢抖抖(以ㄉ代替ㄍ)
- 兔子⭢裤子(以ㄎ代替ㄊ)
- 省略:某个音被省略掉(可以是子音或韵母被省略掉)。例如:
- 子音省略:爸爸⭢啊啊(ㄅ音被省略)
- 复韵母省略:白色⭢拔色(复韵母省略:ㄞ⭢ㄚ)
- 声随韵母省略:香蕉⭢虾蕉(ㄤ⭢ㄚ)
- 添加:加入本来不该出现的音。例如:
- 吃饭⭢ㄔㄨ饭
扭曲:语音歪曲变化,听起来不同於标准语音。
声调错误:声调发音错误,导致语意不清。
构音能力发展的里程碑
语音的发展是有顺序性的,以下是构音能力发展的里程碑:
- 2岁:掌握所有韵母及四声调。
- 3岁:能正确发出ㄅ、ㄇ、ㄉ、ㄋ、ㄌ、ㄍ、ㄏ、ㄐ等音。
- 4岁:掌握ㄆ、ㄈ、ㄑ、ㄗ、ㄘ等音。
- 5岁:能正确发出ㄒ、ㄙ等音。
- 6岁:掌握ㄓ、ㄔ、ㄕ、ㄖ等音。
若家长发现孩子的发音不清楚,可以参考上述的里程碑,观察孩子目前的错误音是否是该年纪需要学会的语音。例如,若孩子目前只有三岁,但卷舌音ㄓ、ㄔ、ㄕ、ㄖ或是ㄈ音还发不出来,就不用太担心,因为随着他年纪增长,可能之后就学会了。
构音治疗的时机
家长可能会想问,若我的孩子发音不清楚,那应该何时才能做治疗呢?一般来说,构音治疗需要孩子能够理解简单的指令,也要有一定的专注度。四岁之后孩子的构音器官发展会趋于成熟,口腔动作以及协调性也比较好,若孩子超过4岁仍有发音不清楚的状况,建议带孩子至医疗院所找语言治疗师进行评估。
在构音治疗的过程中,语言治疗师会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别的治疗计划,包括发音练习、语音游戏等方法,帮助孩子逐步纠正发音错误,提升语音清晰度。治疗的效果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持续的练习,家庭环境中的语音练习同样重要。
家长的角色和支持
家长在孩子的语音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下是一些家长可以采取的措施来支持孩子的语音发展:
- 耐心和鼓励:孩子在学习新的语音时需要时间反复练习,家长应该给予耐心和鼓励,避免过度施压。
- 创造语音练习机会: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更多的语音练习机会,如讲故事、唱歌、朗读等,帮助孩子练习正确的发音。
- 与语言治疗师合作:积极与语言治疗师合作,按照治疗师的建议进行家庭练习,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 营造正面的语音环境:在家庭中营造正面和支持性的语音环境,避免嘲笑或责备孩子的语音错误,增强孩子的语音自信心。
构音异常的长期影响
若构音异常不及早治疗,可能会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和社交能力造成长期影响。发音不清楚的孩子可能会在与同辈交流时感到困难,甚至可能会因为语音问题而感到自卑,影响他们的社交自信。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构音异常对于孩子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总结
构音异常是许多孩子在语音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但通过及早的发现和适当的治疗,多数孩子都能够克服这一挑战。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扮演积极的支持者角色,耐心地陪伴孩子进行语音练习,并与专业的语言治疗师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语音发展。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练习,孩子的发音问题将逐渐改善,并能够更加自信地与他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