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运货车事故频发:技术问题成主因?
营运货车事故频发:技术问题成主因?
近年来,营运货车事故频发,不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我国货车保有量占机动车总量的7.8%,但货车肇事导致的死亡人数却占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28%。在一些地区,如广东和河南,涉及货车的特大交通事故占比更是高达60%和86.81%。
技术问题成货车事故主因
分析货车事故的原因,技术问题首当其冲。超载、非法改装、维护保养不到位等技术问题,使得货车成为道路上的"移动炸弹"。
超载是货车事故中最常见的问题。超载不仅影响车辆的操控性能,还可能导致制动系统失效。2011年4月,成渝高速公路发生一起罐装车事故,车辆因超载导致刹车失灵,最终造成7人死亡、4人受伤。四川省公安厅交警总队事故处副科长仇郁峰指出:"车辆超载后重量发生变化,车厢侧倾力矩增大,容易发生侧翻;同时还导致制动效能需要的时间更长。"
非法改装和"大吨小标"现象也十分普遍。一些货车生产企业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将车厢做大、挡板加高,预留预增钢板空间,明目张胆地生产"大吨小标"车辆。这些车辆在出厂时就存在安全隐患,成为"马路杀手"。
此外,车辆维护保养不到位也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一些货车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缺乏必要的维护保养,导致车辆技术状况恶化,最终酿成悲剧。
多方联动破解货车事故难题
面对严峻的货车事故形势,各地纷纷采取措施,加强货车安全管理。
江苏省无锡市率先推进重型载货车辆智能监控设备安装工作。目前,该市已完成8395台车辆的设备安装,其中7519台接入监管平台,对接率达90%。智能监控设备能感知预判前向碰撞、疲劳驾驶、接打电话等危险驾驶行为,发现严重危害驾驶安全的行为时还将进行后台人工干预及精准化监控。
在加强技术监管的同时,源头治理也不容忽视。专家建议完善货车生产、改装、检验标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厉打击非法改装行为。同时,加强对货车驾驶人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
此外,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监管效率也成为重要手段。通过建立货车运行监测平台,实时监控车辆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可以有效预防事故发生。
建立多方共赢的行业生态
为保障风控服务体系有序推进与健康发展,无锡探索由保险公司基于风控成效给予风控服务商资金支持。数据显示,对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有助于保险公司减少风险管理成本,为保险公司、企业、车主都带来看得见的利益。因此,为保障风控服务体系有序推进与健康发展,无锡探索的就是由保险公司基于风控成效给予风控服务商资金支持。“逐步建立运输企业、运维平台、风控服务商、保险公司、政府等共赢的行业‘生态圈’,通过数据‘云’在‘圈’里的闭环运行、生生不息,为重型货车再上一道‘保险’。”市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货车事故频发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建立多方共赢的行业生态。通过完善法规标准、加强源头监管、推广智能监控、提升驾驶人素质等综合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货车事故的发生,保障道路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