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玟离世后,新型抗抑郁药带来新希望
李玟离世后,新型抗抑郁药带来新希望
2023年7月,歌手李玟因抑郁症轻生离世的消息震惊了整个社会。这位在舞台上总是充满活力的“亚洲舞后”,在与抑郁症抗争多年后,最终还是没能战胜病魔。这一悲剧不仅让人们为李玟的离去感到悲痛,也引发了社会对抑郁症治疗现状的广泛关注。
李玟的离世让人们意识到,抑郁症这种看似“悄无声息”的疾病,其实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据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目前患抑郁症人数已超9500万。然而,在认知效率低、缺乏主动就医意识等情况下,约七成的抑郁症患者没有得到系统有效的治疗。
面对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体,传统抗抑郁药物存在起效慢、副作用多等问题,这使得许多患者无法坚持治疗,从而影响了康复效果。幸运的是,近年来,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抑郁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2024年2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高召兵研究员团队在《自然•化学生物学》杂志发表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发现,大脑中的Kir4.1钾通道是快速抗抑郁药物的新靶点。通过抑制这一通道,可以快速缓解抑郁症状,起效时间仅需1小时,且效果可媲美目前最快的抗抑郁药物S-氯胺酮,但没有其成瘾性和副作用。
另一类备受关注的新型抗抑郁药物是NMDA受体拮抗剂。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陆林教授团队的研究发现,通过抑制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与NMDA受体GluN2B亚基的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快速而持久的抗抑郁效果。这一发现为进一步开发快速起效的抗抑郁药物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靶标。
更令人振奋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化药1类抗抑郁创新药“若欣林”(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已获批上市。与传统抗抑郁药物相比,若欣林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同时作用于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三个神经递质,能够全面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情感、躯体和认知症状。临床研究显示,若欣林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阻滞/疲劳症状,还能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不会引起嗜睡,不影响性功能、体重和脂代谢。
这些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发进展,不仅体现了科学界的不懈努力,更为抑郁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它们的快速起效特点和较少的副作用,有望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治疗效果。同时,这也提醒我们,抑郁症是一种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的疾病,而不是简单的“心理问题”。
然而,要真正战胜抑郁症,除了依靠新药的研发,还需要消除对抑郁症的偏见和歧视。正如江西省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黄小军所说:“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但是可以治疗的,而且大部分效果都很好。”我们应当给予抑郁症患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鼓励他们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
李玟的离世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抑郁症的治疗刻不容缓。随着新型抗抑郁药物的不断涌现,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将越来越好,更多患者将重获生活的希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