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里的防腐剂真的有害吗?
饮料里的防腐剂真的有害吗?
在2024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饮料中的防腐剂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食品成分表,对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产生了诸多疑虑。那么,饮料中的防腐剂真的有害吗?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防腐剂的作用与必要性
食品防腐剂是一类用于防止食品因微生物作用而变质,从而延长保质期的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防腐剂的使用是非常必要的:
- 防止微生物滋生,避免食物中毒
- 抑制氧化反应,保持食品风味和营养价值
- 延长货架期,减少食物浪费
常见的食品防腐剂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丙酸钙等。这些物质在食品中的使用量都有严格的标准限制。
防腐剂的安全性
许多人担心防腐剂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这种担忧是否有必要呢?
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孙宝国的介绍,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严格规定,包括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等。这些标准的制定参考了国际通行做法,经过了科学的风险评估。
最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已于2025年2月8日正式实施。该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了更严格的规范,删除了一些不再具有工艺必要性的物质,调整了部分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用量。
消费者的认知误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食品包装上标注“无防腐剂”或“不含人工添加剂”,这些宣传是否意味着这些产品就更安全、更健康呢?
实际上,这种宣传往往误导了消费者。食品添加剂不该添加时乱添加,属于不法行为,但该添加时不添加也是不行的,防腐剂就是让消费者受益最大的食品添加剂之一。由于微生物时刻准备与我们争夺食品中的营养物质,空气中的氧气也会让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氧化变质,因此,完全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的加工食品是非常罕见的,其安全性也令人担忧。
此外,现代加工食品很难完全离开食品添加剂。即使某种产品宣称不含“防腐剂”,但未必不含“抗氧化剂”等其他食品添加剂;宣称不含“食用色素”,也不等于不含香精、乳化剂、增稠剂等其他食品添加剂。
科学看待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是有科学依据的。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300多种,这些添加剂在使用时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 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 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 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
- 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 在达到预期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迄今为止,我国发生的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起是由于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添加非食用物质等违法行为,才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科学看待食品添加剂:
- 不要盲目相信“无添加”“纯天然”等宣传
- 选择正规渠道、信誉良好的品牌
- 关注食品成分表,了解常见添加剂的作用
- 均衡饮食,多样化选择食物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理使用不仅能提升食品品质,还能保障食品安全。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食品添加剂,既不过分担忧,也不掉以轻心,通过正确的知识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