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特辑:从实习生到资深记者的成长之路
记者节特辑:从实习生到资深记者的成长之路
11月8日,第二十五个中国记者节如期而至。在这个属于新闻工作者的节日里,让我们一起聆听几位资深记者的成长故事,感受他们从实习生到行业精英的蜕变之路。
从足球记者到新闻教育者的坚守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新闻与传播学院,有一位来自英国的资深记者兼教师——Matt Horn。他毕业于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曾是BBC的足球专栏记者。2003年,为了陪伴妻子,他来到广州并开始在广外任教,这一待就是12年。
作为学院的第一位外教,Matt见证了学院从初创到壮大的发展历程。他最引以为傲的是学院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新闻人才,他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的媒体机构。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他甚至在各个场馆都能遇到自己曾经的学生,这种传承让他感到无比自豪。
在教学中,Matt以严格著称,他制定了“Matt Rules”,包括上课禁止看手机、不允许迟到等规定。他认为,记者永远离不开纸和笔,这些基本功必须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培养。在他看来,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保持一定距离,他更愿意将自己视为编辑,将课堂打造成新闻编辑室,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五年两会报道见证的新闻理想
中国科学报记者张巧玲连续五年参与全国两会报道,今年是她的第四次上会。通过这个平台,她得以近距离接触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委员,从企业高管到少数民族代表,从教育界专家到科技工作者。每次采访都是一次深入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机会,也是倾听百姓心声的窗口。
她深刻体会到,两会不仅是展示个人能力的舞台,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正如天山电影制片厂导演邬丽娅·司马义诺娃所说:“这几年,我们想说的、能说的都说到了。”这种责任感驱使着每一位记者不断前行,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也要坚持下去。
从实习生到资深记者的蜕变
在小红书上,许多正在或曾经在媒体实习的年轻人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一位在澎湃新闻实习的学生回忆道,每天都要面对紧张的截稿时间,mentor老师的严格要求常常让人怀疑自己的选择。但当看到自己的名字随着一篇篇稿件问世而被公众所看到时,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成就感。
另一位在报社实习的学生则提到,实习期间不仅要写稿,还要学习拍照、剪辑、制图等技能。虽然工作内容繁杂,但每次收到采访对象的感谢和认可,都会感到无比幸福。这些经历让他们逐渐明白,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需要的不仅仅是文字功底,更需要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坚持。
记者职业的现状与未来
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下,成为一名记者需要克服重重挑战。一方面,媒体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知名媒体的招聘门槛不断提高,985高校硕士学历几乎成了标配。另一方面,记者工作强度大、薪资相对较低,需要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找平衡。
然而,正如一位从新闻行业转行的前辈所说:“虽然由于个人选择问题没能继续完成当‘新闻女王’的梦想,也走到了法学领域,但我依然在工作的过程中看到老一辈新闻人的努力。尽管在当下新闻被诟病的很厉害,但一直有人在脚踏实地的做正确的事情,我很敬佩他们。”
对于那些仍然坚守在新闻岗位的人来说,记者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使命。它要求从业者始终保持对真相的追求、对公平正义的坚守,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正如一位资深记者所说:“记者是一份薪资相对贫瘠的工作,一边仰望月亮,一边捡拾六便士是常态。但在一次次的发稿中我褪去稚气,越来越得心应手,我对记者这份职业也越来越坚定。”
在这个记者节,让我们向所有坚守在新闻一线的工作者致敬!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技能,更需要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以及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的精神。如果你怀揣新闻理想,不妨勇敢迈出第一步,从实习生做起,用实际行动去追寻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