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关节炎日:陈世益教授详解玻璃酸钠临床应用
世界关节炎日:陈世益教授详解玻璃酸钠临床应用
在即将到来的世界关节炎日之际,复旦大学运动医学中心主任陈世益教授分享了玻璃酸钠在关节炎治疗中的最新应用进展。作为国内运动医学领域的权威专家,陈教授的解读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专家简介:陈世益教授
陈世益教授现任复旦大学运动医学中心主任、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及关节镜外科主任。他是国内最早从事运动创伤关节镜外科的专家之一,在骨科运动医学领域拥有近40年的临床实践经验。陈教授曾为多位奥运冠军如刘翔、徐莉佳、邹市明等提供医疗服务,在人工韧带、肩袖修补、膝关节韧带、软骨损伤等方面享有国际声誉。
玻璃酸钠:关节炎治疗的首选药物
玻璃酸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关节炎治疗的药物,通过润滑和保护关节软骨来缓解疼痛并改善关节功能。近年来,多个骨关节炎治疗专家共识陆续出炉与更新,进一步证实了玻璃酸钠注射液在治疗骨关节炎方面的显著效果。
研究显示,玻璃酸钠注射液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 润滑与缓冲:在低冲击时减少关节摩擦,在高冲击时提供弹性保护,降低关节损伤风险
- 抗炎与修复: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内源性玻璃酸钠合成,加速组织恢复
目前,玻璃酸钠已被推荐为骨关节炎治疗的首选病程改善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骨关节炎在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50%,7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更是高达80%。预计到2023年,我国骨科关节腔粘弹补充剂市场规模将达35.8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49%。
世界关节炎日:早诊早治是关键
10月12日是世界关节炎日,今年的主题强调了早诊早治的重要性。北京医院骨科副主任王林指出,关节炎并非老年人“专属”疾病,几乎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患病。近年来,年轻人关节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与创伤性关节炎、免疫性关节炎等因素有关。
专家建议,当出现关节僵硬、肿胀、晨起活动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早期轻度骨关节炎患者应避免加重疼痛的活动;中度患者可通过热敷水浴、功能锻炼、药物治疗等缓解症状;重度患者则可考虑关节置换手术。
预防方面,专家建议:
- 保持合理膳食和健康体重,每减轻0.45千克体重可使膝关节载荷减轻1.8千克
- 避免长时间重复同一动作,减少关节负担
- 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寒冷潮湿环境
- 适当补充氨糖和软骨素(适用于老年患者)
通过规范使用玻璃酸钠等药物,结合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保护关节功能,延缓病情进展,让更多骨关节炎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