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在结核病潜伏感染诊断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在结核病潜伏感染诊断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fx361.cc/news/2024/1104/24667254.html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是一种新型的结核感染皮肤试验检测方法,具有价格适中、操作简便、敏感度高等特点。本文通过一项针对3000名高一年级新生的结核病筛查研究,探讨了EC在结核病潜伏感染诊断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显示,EC皮试检测阳性检出率低于BCG-PPD皮试,但安全性更好,不良反应少,尤其适合学校等大规模人群筛查。

研究背景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结核潜伏感染是指机体内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但没有发生临床结核病,也没有临床细菌学或影像学方面活动结核的证据。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主要诊断技术包括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γ-干扰素释放试验以及新型皮肤试验如EC。但是目前关于EC对结核病潜伏感染诊断和筛查的相关研究较少,且已有研究结论存在差异,是否具有良好应用有效性、安全性,还需要临床进一步探究证实。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择江西省安远县2023年9月秋季入学的3000名高一年级新生作为筛查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500)和观察组(n=1500)。对照组进行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BCG-PPD)皮肤试验检测,观察组进行EC皮肤试验检测,同时筛查肺结核可疑症状及结核病密切接触史。皮肤试验检测法:分别在对照组、观察组的受试者左前臂掌侧中下1/3的皮肤部位皮内注射BCG-PPD 0.1ml(5 IU)、EC 0.1 ml(5 IU)试剂,直至出现6~10 mm大小橘皮样的圆形丘,不要揉摩,将针稍捻转后退出,在皮试后72 h(48~72 h)查验反应,PPD皮试以触摸和测皮肤硬结为阳性判断标准,EC皮试以红晕或硬结为判断标准。对PPD和EC皮肤试验阳性者进行胸片DR检查。

研究结果

  1. 两组皮试阳性率比较:观察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 两组有肺结核可疑症状及结核病密切接触史者阳性率比较:观察组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两组胸片DR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皮试阳性/强阳性者胸片DR检出率高于对照组DR检出率(P<0.05),见表3。

  4. 两组检测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检测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EC皮试检测阳性检出率低于BCG-PPD皮试。但是EC皮试均为阳性或强阳性,提示两者强阳性率基本相似。因此,EC与BCG-PPD皮肤试验检测均可对结核病潜伏感染进行筛查。分析认为,因为PPD 成分复杂,易受卡介苗接种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产生的交叉免疫反应影响,从而假阳性概率较高。本研究显示,观察组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肺结核可疑症状及结核病密切接触史者进行筛查,EC皮肤试验检测阳性率与BCG-PPD结果基本相似,进一步提示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以上两种方法可自由选择。卢鹏等的研究与本次结果类似,说明在肺结核可疑症状及结核病密切接触史人群中,采用EC皮肤试验诊断结核潜伏感染可能更为合适。建议在肺结核可疑症状及结核病密切接触史人群中采用EC皮肤试验阳性以提高灵敏度。因此,临床在高危人群筛查中EC皮肤试验检测具有显著的优势。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皮试阳性/强阳性者胸片DR检出率为8.33%,高于对照组DR检出率6.67%(P<0.05),提示对EC皮试阳性者进行胸片DR检查,可提高检出率。该结论表明通过EC皮试大规模筛查后,进行DR进一步检查,可相对提高结核病潜伏感染检出率,有效降低假阳性,缩小筛查范围。同时EC皮肤试验检查价格适中,操作简便,在大规模人群筛查中具有优势。此外,观察组检测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EC皮试检测安全性更好,检测不良反应少,利于良好的筛查耐受性,尤其适合学校大规模筛查。

结论

EC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结核感染皮肤试验的检测,不仅价格适中,操作简便,而且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可避免卡介疫苗影响,降低假阳性。同时EC在高危人群筛查中可获得与比BCG-PPD高的灵敏度,且不良反应少,在大规模人群筛查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

参考文献

[1] 卢鹏,刘巧,竺丽梅,等.中国东部地区结核菌素试验诊断结核病感染临界值的确定:基于人群的现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3):363-367.

[2] 祖筱雯,要玉霞,龚德华,等.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对6个月单用异烟肼预防性治疗方案的接受度[J].中国公共卫生,2020,36(3):369-374.

[3] 史四九,方雪晖,张根友.《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2020年版)》重点问题解读与思考[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21,19(5):245-248,300.

[4] 张婷,汪清雅,张娅,等.重庆市2009-2019年贫困地区肺结核登记情况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21,21(4):329-433.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guidelines on tuberculosis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2019 update[M].Gener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9.

[6] 张婷,杨眉,吴成果,等.重组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在学校结核病筛查中的应用[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21,37(11):1609-1613.

[7] 丁晓艳,陆伟,刘巧,等.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应用于人群结核潜伏性感染诊断的比较[J].江苏预防医学,2018,29(3):237-240.

[8] 夏勇,夏岚,陈闯,等.2017-2019 年四川省肺结核登记率时空分布特征[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22,38(3):307-313.

[9] 苏倩,汪清雅,张婷,等.重组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皮肤试验与TST在学校结核潜伏感染筛查中的比较[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3,22(5):547-551.

[10] 谭寿南,郑志刚,黄宝杨,等.2014-2019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耐药结核病趋势预测分析[J].疾病检测,2021,36(7):714-718.

[11] 郭茹,蔡宝云,黄学锐,等.肺结核患者治愈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和耐药状况调查[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9):1699-1702.

[12] 何钰珏,杨枢敏,张岚,等.甘肃省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耐药筛查情况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2):139-141.

[13] 马聪兴,张秀芝,王鹛,等.2019 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中及以下阶段新生入学肺结核筛查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0,47(21):3908-3910.

[14] Moodley N,Velen K,Saimen A,et al.Digital Chest Radiography Enhances Screening Efficiency for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Primary Health Clinics in South Africa[J].Clin Infect Dis,2022,74(9):1650-1658.

[15] 杨硕,李贵霞,郭映辉,等.2010-2020 年石家庄地区儿童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0,21(12):1302-1306.

[16] Su W,Ruan Y,Li T,et al.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of Rifampicin-Resistant Tuberculosis in Students-China,2015-2019[J].China CDC Wkly,2021(26):549-552.

[17] 杨蕾,韦芬,张凯,等.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的稳定性与有效性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2020,42(8):799-807.

[18] 葛芳,金樱,吴凯,等.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皮肤试验在肾透析患者诊断结核潜伏感染的应用价值[J].江苏预防医学,2023,30(5):26-29.

[19] 卢鹏,刘巧,竺丽梅,等.中国东部地区结核菌素试验诊断结核病感染临界值的确定:基于人群的现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3):363-367.

[20] 陈同,贺天锋,于梅,等.浙江省宁波市16795名入学新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J].疾病监测,2023,20(6):206-209.

本文原文来自fx361.cc,原始发布时间为2024年11月4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