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带你探秘重庆大足石刻:千年石刻展新颜
人民网带你探秘重庆大足石刻:千年石刻展新颜
2025年1月24日,人民网“万商万品 万象焕新——百日直播行动”推出“多留一天时间给大足”专题直播,带领观众探秘重庆大足石刻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中国石窟艺术的璀璨明珠,大足石刻不仅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沧桑,更凝聚着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
千年石刻,艺术瑰宝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现存75处摩崖造像,总计5万余躯。其开凿始于唐永徽年间(650-655年),历经唐、五代,至两宋达到鼎盛。这些石刻以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丰富的宗教文化内涵著称,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
大足石刻最独特之处在于其宗教文化的多样性。这里不仅有佛教造像,还有道教和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造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融合性。其中,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集中,规模宏大,且多为唐宋时期的作品。
科技赋能,守护千年
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了保护好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重庆大足石刻研究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的保护措施。
研究院建立了我国首个多点野外不可移动文物智能守护网,通过视频监控、报警系统、门禁一卡通等五大系统,实现24小时全方位监控。同时,还搭建了集数据采集、分析、监测预警于一体的数字化遗产监测链条,为文物保护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在修复方面,大足石刻文物医院运用X射线探伤、地质雷达等数字探测技术,对文物进行无损检测。通过三维激光扫描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文物虚拟修复,为正式修复提供最佳方案。这种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让千年石刻焕发新生。
数字化创新,让文物“活”起来
大足石刻的保护不仅限于物理层面,更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8K球幕影院、4K高清影院的建设,创新了石刻的讲解方式。其中,8K球幕电影《大足石刻》首次采用“实景拍摄+CG动画”的制作方式,将现实空间转换为数字空间,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
此外,大足石刻研究院还开发了VR《无面之神》等虚拟现实体验项目,让游客能够“亲身体验”石刻的雕刻过程,感受其艺术魅力。通过数字化手段,大足石刻不仅“走下”了崖壁,更“走出”了国门,向世界展示其独特魅力。
独树一帜,彰显东方艺术魅力
与大足石刻相呼应的,是四川安岳石窟。安岳石窟始凿于南梁武帝普通二年,现存10万尊唐宋石刻,以民间开凿为主,保留了浓郁的原生态气息。其中,紫竹观音、玄妙观道教石刻群等都是稀世珍品。
安岳石窟与大足石刻各有特色:安岳石窟以民间开凿为主,规模虽小但精美绝伦;大足石刻则以皇家和民间共同开凿为主,规模宏大且艺术价值极高。两者相得益彰,共同展现了中国石窟艺术的辉煌成就。
结语
大足石刻不仅是重庆的骄傲,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通过人民网的直播镜头,我们得以一窥这座东方艺术宝库的真容。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好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其艺术魅力永远闪耀在世界文明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