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滨湖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无锡滨湖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无锡滨湖区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持续发力,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从光子芯片研究院的建设到科创谷的规划,从历史街区的改造到民生项目的推进,滨湖区正以创新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蠡湖之畔,“追光逐芯”
在蠡园开发区核心地段,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正迸发璀璨“芯”光。2023年9月,由该研究院建设的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正式启用,标志着光子芯片正式步入产业化快车道。这一突破性进展将为大规模智算带来新的想象空间,开启一个属于光子的辉煌时代。
这一项目的成功落地,离不开滨湖区的大力支持。2021年,滨湖区积极引入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团队,成立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项目。2022年12月中试线正式开工,2023年10月载体封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滨湖区专门成立了专项小组,组织专家评审,与科研人员紧密配合,克服地铁震动干扰及环太湖流域环保要求等难题,以“绿建三星”标准建成载体,并实现了防微震、恒温恒湿、超净等关键能力建设,为光子芯片的研发与生产提供了一流保障。
聚力创新,“好地方”有“好成果”
滨湖区拥有丰富的科创资源,是无锡市科创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沿着一条11.8公里长的“院所路”——山水东路,江南大学、东南大学无锡校区、中国船舶七〇二所、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航空工业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航天新气象、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等一大批科研院所接续布局,“奋斗者”号、“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从中诞生。
以山水东路为中轴建设科创谷,有科创优势,更有发展胜势。世界在研的最大水陆两用飞机——“鲲龙”,配装的“鲲瞳”是国内第一款芯片式二维有源相控阵气象雷达,可从容应对各类复杂气象威胁,而“鲲瞳”正是由总部设在山水东路上的航空工业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自主研发。由中船七〇二所旗下无锡东方船研高性能船艇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打造的中国首艘海上大型新能源纯电动客船——“屿见77”6月启动建造,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践行。
城市向“新”生长,幸福“原地升级”
当科技创新成为滨湖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民生实事的落成则是滨湖人热爱这座城市的“幸福密码”。从新建小游园,到大力整治背街小巷等,滨湖区从细节着手,精细化管理,让居民群众拥有最直接的幸福感、获得感。
荣巷历史文化街区焕新便是众多民生“小目标”之一。在荣巷古镇上走一走,古建筑、石板街、灰砖墙旧木门、窄弄堂、深天井随处可见,近现代建筑错落点缀让人恍若置身于那段充满故事的年月之中。荣巷历史街区改造提升成效显著,已完成街区东浜片区入口节点、水系景观、文保建筑等景观提升改造。街区改造正在推进水街板块编标审标工作;文保建筑活化利用已完成三处省保建筑修缮设计方案及活化利用方案初稿。
在滨湖,民生幸福更属于创新创业者。在山水东路与尧歌路路口,一片盛开的五彩花海颇为醒目。尧歌花海的东侧紧邻中国船舶七〇二所、东南大学无锡校区等科研院所,花海自开放以来已有不少科研人员前来打卡美景、放松身心。继今年科创谷南部无锡太湖植物园开园后,10月底,无锡第三座摩天轮——融创乐园摩天轮也将正式“开转”。未来,尧歌花海、雪浪山景区、龙寺生态园等将串珠成链,太湖自然资源博物馆、吴塘文创园、长广溪二期工程等一批文旅配套项目也将加速启动,将山水东路打造成一条文旅纽带,为这座科创之城增添更多色彩。
除了休闲配套,生活配套也在持续打造。今年秋季,科创谷区域优质教育再扩容,金桥红沙湾实验学校在科创谷正式开学,解决了人才子女入学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