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高发期!这些狗狗要小心
狂犬病高发期!这些狗狗要小心
夏季是狂犬病的高发期,7、8、9三个月由于天气炎热,动物尤其是犬类动物都易烦躁和冲动,加之人们穿戴较薄,一旦被带有狂犬病毒的动物所伤,易感染狂犬病。据统计,近来被动物咬伤、抓伤的病人猛增,其中90%是被狗咬伤的。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人一旦发病,目前尚没有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几乎100%死亡。全球有87个国家和地区有狂犬病发生,但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其中98%在亚洲,中国的发病人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
狗狗感染狂犬病的风险
狂犬病病毒在狗、猫、狼、狐狸、猪 、蝙蝠等动物中广泛流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看上去健康的狗和猫也可能带有狂犬病毒。狂犬病毒存在于动物的唾液腺里,如果人与它们亲热或被它们咬了,就会染上病毒。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可以感染狂犬病病毒,但在自然条件下,主要的易感动物是犬科、猫科、鼬科、浣熊科、啮齿类和翼手类动物等、以及某些家畜,包括狗、猫、狐狸、狼、豺、豹、浣熊、獴、鼬、蝙蝠等。在亚洲、非洲等狂犬病流行严重的国家,犬和猫是最为常见的传播动物,全球有90%以上的狂犬病病例是由感染病毒的疯狗引起。我国的狂犬病病例中绝大部分为狗或猫引起,尤以狗最多。
狂犬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狂犬病最有效的途径是给猫和狗注射疫苗。3个月以上的狗,就要注射疫苗,一针管3年,因此每隔3年就要给狗和猫注射一次疫苗。目前疫苗的安全性很稳定,免疫能力相当不错,只要主动进行全程免疫,就能够预防狂犬病。
如果不幸被狗咬伤或抓伤,应立即处理伤口。先用手挤出伤口处的血,再用20%的肥皂水与清水反复冲洗,冲洗后用碘酒或75%的酒精涂擦,伤口不可缝合或包扎,应立即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注射狂犬疫苗。假如伤口很深或头面等关键部位被咬伤,还要同时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
狂犬病毒不是敏感病毒,紫外线、高温、酒精都可以将其杀死。吃狗肉染上狂犬病,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有可能发生:1、吃的是没有经过检疫、带有病毒的野狗;2、狗肉半生不熟;3、食客的胃或口腔黏膜有伤口,比如有溃疡。
狂犬病的流行特征
2021年全国有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报告病例157例,死亡150例,报告发病数较2020年(202例)下降22.28%。 狂犬病疫情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和南部地区,湖南省(50例)、河南省(22例)、江苏省(14例)和安徽省(12例),合计占全国报告发病总数的62.42%。 4、6、10月为全年发病最高月份,11月为全年发病最低月份。 病例以农民(84.00%)为主,男女性别比为2.74∶1,高于2020年(1.93∶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中老年病例居多(77.71%)。 77例病例个案分析显示,致伤动物以犬为主(91.67%),近70.00%致伤犬为自养犬或邻居家养犬,动物伤人的主要原因为主动袭击,潜伏期中位数为65(35.75, 221.75)d。 我国狂犬病病例实验室诊断率为22.93%。
狂犬病的潜伏期相对较长,长可达数月,但也可短为数天。从我国现有的狂犬病病例来看,大多数病例的潜伏期为半年以内,一般为半个月至三个月。某些被狗咬伤后几十年才发病的说法缺乏确切依据,可能是由于病例仅对很久以前的明显受伤有印象,而对近期的实际上导致感染的细微伤口未引起重视、回忆存在偏差。且病人发病后精神失常,无法进行调查,而病人家属对其以往的受伤情况不清楚,提供的信息存在偏差。
狂犬病疫苗接种指南
首次暴露后的狂犬病疫苗接种越早越好。推荐的免疫程序仅限于已批准使用相应程序的狂犬病疫苗产品。如国家批准新的狂犬病疫苗产品免疫程序,按最新要求执行。5针免疫程序:于0(注射当天,下同)、3、7、14和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剂次,共注射5剂次。“2-1-1”免疫程序:于0天注射狂犬病疫苗2剂次(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注射1剂次),第7、21天各注射1剂次,共注射4剂次。
狂犬病疫苗接种不分体重和年龄,每剂次均接种1个剂量。对于狂犬病疫苗注射部位,2岁及以上受种者在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2岁以下婴幼儿在大腿前外侧肌内注射,避免臀部注射。
狂犬病病死率几乎达100%,暴露后狂犬病疫苗接种无禁忌症。接种后少数人可能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极个别人员不良反应可能较重,应及时就诊。发现受种者对狂犬病疫苗有严重不良反应时,重新评估暴露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可更换不同种类的狂犬病疫苗,按替换疫苗的免疫程序继续完成剩余剂次。
狂犬病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致死性疾病。通过科学预防和及时处理,我们可以有效降低狂犬病的感染风险。在夏季这个高发期,尤其需要提高警惕,做好防护措施,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