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形象在宗教美术中的魅力
关羽形象在宗教美术中的魅力
关羽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在宗教美术尤其是水陆画中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从唐代开始,关羽的形象逐渐在宗教美术中出现并发展,经历了从宗教性为主到世俗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儒释道及民间文化的共同作用,也反映了宗教美术的世俗化进程。关羽形象在宗教美术中的呈现,不仅展现了其忠勇仁义的特点,还成为了一种文化象征,吸引了众多信徒的关注和崇拜。
关羽形象的历史演变
关羽的神格化过程始于唐代。据《关羽:由凡入神的历史与想象》记载,关羽最初在民间被奉为饿鬼,因其强大的能量而被人祭祀。随后,在唐宋时期,关羽的形象被佛教和道教借用,去除邪魔,维护国家安定,并因此逐渐具备了封神的资格。尤其是在宋代,关羽的忠义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成为了儒家伦理的重要象征。
水陆画是佛教寺院举行水陆法会时供奉的宗教人物画。关羽形象最早见于水陆画的时间未见有记载,但不会早于盛唐。金代《义勇武安王位图》是较早的表现关羽的水陆画作品。画面上方一通栏横披正楷书写的“义勇武安王位”榜题,称此作品名为《义勇武安王位图》。由于年画复制性强、传播迅速、迎合大众审美等特点,基本确定了后世关羽在现实、世俗中的基本形象。
明清两朝水陆画中的关羽形象延续宋代以来的形制传统,随着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出现和不断深化,关羽形象逐渐定型。元代建阳书坊刊行的《三国志平话》是最早描绘三国故事的插图本,卷前书名页图绘刘关张“三顾茅庐”的故事,其中关羽恭立而站、双手作揖向童仆表明谒见之意。将文本结合插图的做法,是书商招徕顾客的手段,至万历年间有关《三国演义》的插图本纷纷问世,仅建阳一地就多达20余种。
关羽的宗教象征意义
在佛教中,关羽被尊为伽蓝神。据《关羽为何成为民间信仰的大神?》记载,关羽被杀后魂魄不散,飘到玉泉山上大呼“还我头来!”后被在此修禅的普净点化,随普净皈依而去。而后屡屡在此显圣护民,深得当地民众敬仰,于是便修庙祭祀。
在道教中,关羽被封为“三界伏魔大帝”。据《关羽为何成为民间信仰的大神?》记载,关羽在宋代就有三个王的封号:徽宗时被封为“武安王”,高宗时被封为“壮缪义勇武安王”,孝宗时被封为“英济王”。在明代,关羽被封为“协天护国忠义帝”,成为“关帝”。在万历四十二年(1615年),又被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成为“关圣”。
在民间信仰中,关羽被视为忠义、勇武与财富的象征。据《关羽为何成为民间信仰的大神?》记载,关羽的忠义精神既为民间所推崇,也符合封建统治者的胃口。因此他们把关羽树立起来,其实和树立孔子的目的是一样的,就是要培养一种忠君的思想。而关羽与孔子虽同为圣人,但他的封号甚至比孔子还要牛得多。孔子在唐代被封为“文宣王”。而关羽在唐代则被封为“玉泉伽蓝”,直接被封神了。在元代孔子被加封“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而在宋代关羽就有三个王的封号了:徽宗时被封为“武安王”,高宗时被封为“壮缪义勇武安王”。孝宗时被封为“英济王”。孔子封到王就到顶了,而关羽则“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关羽在明代正式荣登帝圣之位。
关羽形象的艺术特色
水陆画中的关羽形象喜用工笔重彩的人物表现技法,与前文提及的年画、刻板插图等艺术形式稍有不同,但能看出后者充分吸收了前者民间传统艺术的养分。
商喜《关羽擒将图》从幅面来看,纵200厘米、横237厘米,这样的巨幅立轴很可能就是壁画底本或挂于殿壁的大轴水陆画。画面中的关羽侧身坐于山谷高台上,伟躯长髯,赤面凤眼,全身披甲,气宇轩昂。商喜在壁画上十分擅长,从画面本身看,山石采用大斧劈皴法,符合明代画院中流行马远、夏圭笔意的做法。但从人物刻画和色彩运用等方面来看,则更多壁画意趣,气势雄壮,人物高大,线条繁密流畅、顿挫有力,色彩红绿金粉,鲜艳夺目,这些都是明代寺观壁画特点,并无宋代院画风格。
北京艺术博物馆所藏丁元公《关羽像图轴》,纵188厘米、横92厘米,幅面虽比《关羽擒将图》略小,但作为壁画粉本的可能性也较大。画中的关羽站于云端,右手拈须,左手按剑,赤面美髯,身着绿袍,虎视左前方。两幅卷轴作品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与山西右玉宝宁寺、石家庄毗卢寺、明天启年《关羽像》等水陆画中的关羽像极为相似。在注重刻画对象的精神气质如出一辙,关羽均是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神威。
关羽形象的文化影响
关羽形象在宗教美术中的文化意义,不仅体现在其艺术价值上,更在于其所承载的道德理想和审美理想。据《融汇儒释道 明代水陆画 关羽一枝独秀》记载,关羽形象的塑造寄托了一种普遍追求道德理想和审美理想统一的普遍价值。关羽的内心世界展开出来的是,由儒家正统文化的理想人格“忠”和民间市井的道德“义”和个体力量的展示“勇”构成的。
关羽崇拜成为朝野共同趋向,不仅体现在官方的封号和祭祀上,更体现在民间的广泛信仰中。据《关羽为何成为民间信仰的大神?》记载,关羽在民间被尊称为“关老爷”,还被封建统治者封为“武圣”,因此关帝庙和武圣庙在中国也星罗棋布。在很多企业都供有关公塑像,在现在的企业主看来,商场如战场,而他们最缺的就是像关羽这样的忠勇之人,因此才如此敬重关羽。而在民间因为关羽的故事家喻户晓,因此虽历经千年而不褪色,依然在老百姓心中有很高地位。
关羽形象在宗教美术中的魅力,不仅在于其艺术价值,更在于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关羽形象的演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忠义、勇武与道德理想的追求,体现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