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大樱桃:从土生土长到亚洲闻名
金州大樱桃:从土生土长到亚洲闻名
金州大樱桃,这颗被誉为“果中珍品”的小小果实,历经百年沧桑,从最初的“毛樱桃”到如今名扬亚洲的知名品牌,见证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农业传奇。
一颗樱桃的百年传奇
故事要从1885年说起,一位华侨将第一棵大樱桃树(学名甜樱桃)引入大连金州,栽植于金州八里庄。这位华侨或许未曾想到,这颗小小的樱桃树,竟然开启了中国大樱桃产业的先河。
“樱桃大王”的育种传奇
20世纪50年代,大连农科所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甜樱桃育种课题组。在这个团队中,有一位被人们尊称为“樱桃大王”的人物——王逢寿。他从1954年开始就在大连地区深入调查、收集樱桃资源,并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樱桃圃。
1960年,王逢寿夫妇开始进行樱桃新品种选育研究工作。他们选用中晚熟品种那翁与品质、风味俱佳的黄玉为亲本,进行人工杂交。经过多年的观察和选优,终于培育出了中国第一个自主选育的早熟、丰产、适应水果淡季需要的甜樱桃新品种——“红灯”。
从“红灯”到“中国大樱桃之乡”
“红灯”的成功培育,不仅填补了我国大樱桃自主品种的空白,更为金州大樱桃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后,大连开创了我国温室栽培大樱桃的先河,进一步推动了产业发展。
进入21世纪,大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新植果树补贴、标准园创建、精品果园创建等,极大地激发了果农栽植大樱桃的积极性。据统计,2022年大连大樱桃种植面积已达36万亩,产量26万吨,产业规模约占全国的12%,产量约占全国的18%。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腾飞
在科技创新方面,大连市农科院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樱桃种质资源圃,收集了来自国内外的100多个樱桃品种。潘凤荣团队选育出11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甜樱桃新品种,累计推广55万亩,遍及各个樱桃主栽区。
近年来,大连市还建立了涵盖产前、产中、产后3大类16个技术规程的标准化体系,形成了包括种苗繁育、果品生产、果品销售、冷链物流、贮藏加工等完善的产业链条。
品牌建设提升国际影响力
2018年,大连大樱桃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开启了区域品牌建设之路。2019年首批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2年入选农业农村部首批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在2022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活动中,大连大樱桃品牌价值达99.57亿元,位列地理标志区域品牌价值百强榜单第34位,是唯一上榜的大樱桃品牌。
独特的地理优势
大连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大樱桃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南部,三面环海,兼具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8~10.5℃,气候温和湿润。在果实发育期,5月份平均温度为16.4℃,6月份平均温度20.5℃,白天最高温度超过30℃的天数极少,较国内其他主产区更接近大樱桃原产地气候,大樱桃果实发育期可达40~70天,果实发育充分;大连地区年日照丰富,日照时数达2510.8~2837.8小时,土壤疏松透气,为大樱桃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未来展望
如今,金州大樱桃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际市场上也备受青睐。大连大樱桃产业正迈向高速度、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通过推广示范大樱桃全产业链标准化,降低生产成本,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将特色农业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从一棵树到一个产业,从一个品种到一个品牌,金州大樱桃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辉煌成就,也展现了中国农民的智慧与汗水。这颗小小的樱桃,不仅改变了金州的面貌,更成为了中国农业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