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啡肽,让你快乐的秘密
内啡肽,让你快乐的秘密
当你做菜、运动或碰撞后出现伤口时,一瞬间的痛感是不是直达天灵盖?但为何伤口还未愈合,皮外伤的伤痛就在短时间内消失了?那是因为大脑分泌了一种天然的镇痛剂——内啡肽。它能够与大脑中的疼痛受体结合,降低疼痛感。所以人们也戏称内啡肽是愉快和幸福感的来源。
内啡肽,让人愉悦幸福
内啡肽是由垂体分泌的一种氨基酸序列,属于神经肽的一种。主要在大脑的下丘脑区域产生,然后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希腊语本意为“内在的东西”。内啡肽的释放可以由多种因素触发,包括运动、食物摄入、社交互动、性行为、压力和疼痛等。比如健身,或许一开始难以坚持,但锻炼之后身体分泌的内啡肽就会让你产生锻炼的愉快和成就感,使你更有信心和动力坚持下去。身体给你的奖励告诉你锻炼能够强身健体,使精神愉悦,这些都是内啡肽的作用。
与多巴胺的“激情快乐”相比,内啡肽的快乐更难获得,更“经得起考验”,“后劲”也更绵长,所以有人用“廉价”和“高级”来区别两者。但快乐没有贵贱,两者只是快乐产生的机制不同,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有产生快乐的能力。
图片来源:pixabay
内啡肽和吗啡的“异曲同工”
或许因为内啡肽和吗啡都是具有镇痛效果的物质,所以有人把内啡肽称为“脑内吗啡”,但这两种物质在化学结构上有很大差异,只是因为这两种物质都能作用于“阿片受体”,所以产生的生理效应是类似的。
内啡肽由垂体自身分泌,数量有限,不具危险性。在跑步时产生的兴奋、快乐,即所谓的“跑步快感”,也不存在社会危害性。而吗啡是麻醉类管制药品、植物提取物,目前口服的主流产品是硫酸吗啡缓释片。当患者遭遇肿瘤晚期、严重创伤、骨折等剧烈疼痛时,垂体合成内啡肽的速度和数量是有上限的,已经达到“天花板”但不足以镇痛时,医生才会给予吗啡等麻醉性镇痛药。吗啡不能一次性给太多,一旦超量虽然起到了镇痛作用,但人会“飘飘然”,容易成瘾。医用吗啡剂量准确,单纯作镇痛用途是不会上瘾的。
调节内啡肽的“开关”
运动: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或游泳,可以自然地促进内啡肽的释放,还能减轻焦虑,寻求“松弛感”。
食物: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黑巧克力可以刺激内啡肽的产生。
大笑:笑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式,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大笑让人快乐,让内啡肽释放得更加旺盛。
增进社交:与朋友聊天、聚会,提高社交支持、寻找社会角色也可以提高内啡肽水平。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