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白在济宁:诗意栖居23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白在济宁:诗意栖居23载

引用
凤凰网
11
来源
1.
https://ishare.ifeng.com/c/s/7qrqF3AWaOd
2.
https://www.sohu.com/a/526307116_121277124
3.
https://www.sohu.com/a/193781545_117948
4.
https://www.sohu.com/a/780977279_120852719
5.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a8d706090101exwf.html
6.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1670161820102zcfz.html
7.
https://www.sohu.com/a/774638311_121745551
8.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107/c419926-31991592.html
9.
https://m.gushiwen.cn/mingju/juv_eabb855788eb.aspx
10.
http://www.kmzx.org/wenhua/libai/1818.html
1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922/13/83426733_1097468116.shtml

公元736年,36岁的李白携家眷迁居济宁,开始了他人生中最长的一段定居生活。在这里,他度过了23年的时光,创作了59首诗篇,留下了诸多文化遗迹,让这座古城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

太白楼:诗酒留痕

太白楼原名太白酒楼,由唐代开元年间的贺兰氏酒楼演变而来。据记载,李白常在此饮酒赋诗,贺兰氏酒楼也因他的光顾而声名远扬。在他去世99年后,吴人沈光途经此地,题写“太白酒楼”匾额,并作《李翰林酒楼记》,其中写道:“至于齐、鲁结构凌云者有限,独斯楼也,广不逾数席,瓦缺椽益,虽樵儿牧竖,过亦指之曰:李白常醉于此矣。”

历经多次修葺,今天的太白楼已是一处占地4000平方米的宏伟建筑。楼内存有李白《清平调》长卷、《送贺八归越》狂草横幅,陈列着历代名家编撰的李白文集及当代书画家的作品。楼院内,李白的书法真迹“壮观”碑刻,每字两尺见方,洒脱飘逸,成为太白楼的灵魂所在。

浣笔泉:墨染清泉

位于济宁浣笔泉路南段的浣笔泉,相传是李白当年洗笔之处。据《全河备考》记载:“浣笔泉在州(济宁)东关外”,“泉分为大泉头,池围八丈八尺八寸,小泉头池围五丈五尺。”明代嘉靖五年(1526年),主事白旆在泉边筑亭,后经多次重修,至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年)更名为浣笔泉。

泉水因李白长期洗笔而变黑,成为一段佳话。清代诗人牛运震曾为此赋诗:“晴日泉花堪浣笔,江天月影更衔杯。怜君一去风骚尽,怀抱千秋谁共开?”如今的浣笔泉作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这位伟大诗人曾经的生活与创作。

诗友杜甫:鲁郡相会

李白与杜甫的交往,是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天宝四载(745年)秋天,两人在鲁郡(今山东兖州)重逢,同游齐鲁。深秋时节,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再游江东,他们在鲁郡东石门分手。临别时,李白写下《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这首诗不仅记录了两位诗人的离别之情,也展现了他们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诗歌的热爱。他们的交往,为济宁的文化底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化印记:千年传承

李白在济宁的生活和创作,深深影响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发展。他的诗篇不仅描绘了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也展现了盛唐时期的社会风貌。太白楼、浣笔泉等文化遗迹,不仅是对李白的纪念,更是济宁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这些遗迹已成为济宁的文化地标,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研究。李白的精神遗产,如同他当年在太白楼上举杯邀明月一般,穿越时空,照亮了济宁的文化天空。

李白在济宁的23年,是他人生中一段重要而美好的时光。他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诗篇和文化遗迹,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正如他在《将进酒》中所写:“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在济宁的生活和创作,让他成为了这座城市永远的文化符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