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手术后的那些坑,家长必看!
儿童手术后的那些坑,家长必看!
“医生,我孩子刚做完手术,回家后要注意些什么?”“孩子术后发热怎么办?”“伤口应该怎么护理?”……作为家长,当孩子接受手术治疗后,面对一系列术后护理问题,难免会感到焦虑和不知所措。本文将从术后并发症预防、日常护理要点到特殊情况处理等多个方面,为家长们提供一份全面实用的儿童手术后护理指南。
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应对
儿童手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是发热、术后出血和切口感染。这些并发症虽然令人担忧,但通过科学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和处理。
发热
术后发热是常见现象,通常是由于手术创伤导致组织分解产生的吸收热。一般在术后3-6天内,体温会逐渐恢复正常。如果体温超过38.5℃,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拭身体。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超过39℃,应及时就医。
出血
术后出血是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家长应注意观察伤口敷料的渗血情况,如果发现大量渗血或伤口有新鲜血液流出,应立即联系医生。在日常护理中,要避免孩子剧烈活动,减少伤口受压,有助于预防出血。
感染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定期更换敷料,避免伤口接触水和污染物。如果发现伤口红肿、渗液或有异味,可能是感染的迹象,需要及时就医。
术后护理要点
伤口护理
伤口护理是术后护理的核心。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不要随意揭开覆盖伤口的纱布,更不能用手触摸或用水清洗伤口。对于四肢手术后的患儿,要注意抬高手术肢体,促进血液循环。
饮食管理
术后饮食要循序渐进。一般手术后6小时内需要禁食,之后可逐渐恢复流质饮食,如米汤、果汁等。腹部手术的患儿,要待肠蠕动恢复、排气后,方可进流食。胃肠手术的患儿,需要进行胃肠减压,同时应禁食,停止胃肠减压后才能进流食。大手术或全身麻醉手术后,可能会出现短期消化功能减退,可以要求输液补充营养。
活动安排
术后早期活动对恢复非常重要。一般术后2-3天就可以适当下床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可以带孩子进行一些轻柔的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对于痰多的患儿,要多翻身,并用手压住伤口,协助咳嗽排痰,以防肺部感染。肥胖患儿应多活动四肢,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心理支持
手术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不容忽视。家长应给予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孩子缓解焦虑和恐惧。可以通过讲故事、玩玩具等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其感受到安全感。
特殊情况处理
发热处理
发热是机体对有害因素的一种防御反应。对于高热患者,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给予高热量、高糖、高蛋白低脂肪的流质饮食。当体温在38.5℃以下时,可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体温在39℃以上时,需要给予退热药。发热时要尽量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穿堂风。
排尿困难
术后可能出现排尿困难的情况,可以通过热敷、听流水声等方式诱导排尿。如果长时间无法排尿,应及时就医。
恶心呕吐
全麻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要清理口腔分泌物,防止误吸。可以暂时禁食,待症状缓解后再逐渐恢复饮食。
每个孩子的恢复情况不同,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遵循医生的具体建议。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术后恢复期。希望这份护理指南能为家长们提供实用的参考,祝愿每个接受手术的孩子都能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