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月薪换算日薪怎么算?「一日工资」算法比你想像的还重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月薪换算日薪怎么算?「一日工资」算法比你想像的还重要!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swingvy.com/blog-tw/daily-salary-important

在职场中,正确理解工资计算规则对于员工和雇主都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工资的定义、计算方式,以及如何将月薪换算为日薪和时薪。同时,文章还将深入探讨平均工资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场景,帮助读者全面掌握相关知识。

「工資」與「薪資」到底差在哪裡呢?平常發給員工的薪水到底是工資還是薪資呢?看完這篇文章,除了讓你搞懂工資的定義之外,也會帶大家一起了解算薪水時很重要的「一日工資」以及「平均工資」兩個概念,幫助你往後結算薪水不踩雷,馬上來看看吧~

工资的定义是什么?年终奖、津贴算工资吗?

在探讨一日工资及平均工资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工资」的定义。根据《劳动法》第二条第三款:

工资:指劳动者因工作而获得的报酬;包括工资、薪金及按计时、计日、计月、计件以现金或实物等方式给付之奖金、津贴及其他任何名义之经常性给与均属之。

这里有两个重点:

  1. 工资就是因工作而获得,也就是俗稱的「劳务对价」
  2. 以奖金、津贴为名的工资项目,可能也算经常性给与

劳务对价是指员工因工作换来的报酬,而所谓经常性给与,法律上是负面表列,请参考《劳动法》实施细则第十条:

本法第二条第三款所称之其他任何名义之经常性给与系指左列各款以外之给与。
一、红利。
二、奖金:指年终奖金、竞赛奖金、研究发明奖金、特殊功绩奖金、久任奖金、节约燃料物料奖金及其他非经常性奖金。
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给与之节金。
四、医疗补助费、劳动者及其子女教育补助费。
五、劳动者直接受自顾客之服务费。
六、婚丧喜庆由雇主致送之贺礼、慰问金或奠仪等。
七、职业灾害补偿费。
八、劳动者保险及雇主以劳动者为被保险人加入商业保险支付之保险费。
九、差旅费、差旅津贴及交际费。
十、工作服、作业用品及其代金。
十一、其他经中央主管机关会同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指定者。

不过,如果劳资双方事先在合同中就已明订奖金规范,例如「保障年薪保障 14 个月」(不管公司有沒有賺錢,都會給滿 14 個月),这类的年终奖金就是「经常性给予」,属于工资的一部分,为资方应该履行的条约义务,没有不确定性。所以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年终奖金与三节奖金就需要视作为「工资」,而不是真的「奖金」或「津贴」。

这就延伸出第三个重要概念:工资单上的名目其实不重要。不管名稱再華麗、再特別,只要是「按時經常性」给员工的,就是我们所谓的工资。(延伸阅读:伙食津贴懒人包|伙食津贴居然是工资?关于伙食津贴十大不可不知!)

工资计算方式有哪些?

前面《劳动法》第二条第三款有提到,工资的计算方式分为四种:计时、计日、计月、计件。

工资的计算方式总共有四种。(Image by loufre from Pixabay)

「按时」或「按日」通常一起拿来讨论,也就是「有做才有钱」、「没做就没钱」的支薪方式。法律规定对时薪工作者有每小时基本工资的保护,根据2024最新法律规定为每小时183元,换算成日薪就是「183 × 工作时数」。这些领时薪、日薪的劳动者朋友一样适用《劳动法》其他福利,例如加班费和休假的保护喔。(延伸阅读:基本工资包含社保吗?实领薪水能不能低于基本工资?算薪水不踩雷就看这篇!)

按月计算则是俗称的月薪人员,通常坐办公室的都属这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月薪人员占所有劳动者比例约93%。不论碰到大月、小月、例假休假,照给固定工资,以2024年最新法律规定来说,月薪制员工的最低工资为27,470元。

按件计酬通常是外包人员。今天公司要找外部的摄影师、设计师合作,拍几张照片或修几张图给多少钱,皆属此类。

好啦~看到这邊,相信各位对于工资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工资」不但会影响平均工资的计算结果,更与未来劳动者的遣散费与退休金计算方式有相当大的关系,当然,也会影响到劳动者加班费、社保、医保投保级距及退休金提缴的计算,千万要多多注意!

月薪换算日薪怎么算?「一日工资」算法拆解

了解了工资的定义和计算方式之后呢,接着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一日工资」吧!为什么一日工资这么重要呢?因为算工资时,针对月薪制的员工来说,遇到以下情况时,就必须将月薪换算成日薪,才能计算出正确数字。

常见需要换算「一日工资」的情况:

  • 国定假日出勤的加班费
  • 破月薪资计算(月中到职、离职……等未做满一个月时的情况)
  • 未休假代金(也就是没休完的特休要换成工资)

月薪的天数有大小月的差别吗?

我们知道,每个月的总天数不太一样,那么在换算一日工资时,遇到大月、小月时分母的天数会有差异吗?

答案是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因为《劳动法》并没有针对这个部分特别规范,因此这端看劳动合同中对于「一个月的天数」有没有特别约定,而这个部分一不注意,可能会造成很麻烦的后果。

因为严格说起来,它变化最大,如果要起争议,也是不遑多让。讲个最极端的例子,如果员工的月薪是60,000元。在有28天的2月工作了两天,应该给付多少工资?是「60,000 ÷ 30 × 2」还是「60,000 ÷ 28 × 2」?这当中可是差了7%呢!

先说结论:只要劳资双方没有另外特别约定(例如写在合同或者工作规则里),就应该要以30天为计算日工资基准,千万不可以擅自在大月时以31天、或是二月直接用28或29天来计算。为什么呢?因为《民法》已经先帮大家事先约定了啦!《民法》第123条:

称月或年者,依历计算。月或年非连续计算者,每月为三十日,每年为三百六十五日。

一日工资要怎么算?

正是因為《劳动法》没有特殊规定,不同公司有不同的做法。最常见的是:工作天数 vs. 未工作天数(俗称扣除法)与30天 vs. 当月实际天数。废话不多说,我们直接来看一下它当中的巧妙变化:假设全职员工,月薪60,000,于5/30到职,五月可领多少工资?

「一日工资」四种不同算法原来差这么多?!(图/Swingvy)

在每月30天的算法之下,使用在职天数与未在职天数,竟然工资差了将近两倍!很明显地,用扣除法计算,容易违法。因为五月实际工作了两天,却只领了一天的工资。而依当月实际天数计算,老实说,很累,几乎每个月都要调整基数,吃力不讨好。

再加上,针对「特休换钱」的法条——《劳动法》实施细则第24-1条,也明确规范:「其为计月者,为年度终结或合同终结前最近一个月正常工作时间所得之工资除以三十所得之金额。」

因此为了减少麻烦,以及降低误触《劳动法》的机会,真心建议大家直接都用30天来计算。

那月薪换算时薪怎么算?

至于月薪换算时薪,通常是在计算平日、休息日的加班费时会用到,计算上的概念跟月薪换日薪相同,只要将算出来的「一日工资」再除以8小时就可以啦!

Swingvy温馨小提醒:如果遇到员工迟到或早退,在计算工资时务必使用「换算下后的时间工资 × (迟到早退分钟数 ÷ 60)」。也就是说,如果迟到10分钟,千万不可以直接当成一个小时,因为这样就会少给工资,会被判定违反《劳动法》哦!(延伸阅读:迟到扣薪、扣全勤合法吗?迟到多久算旷职?公司迟到规定中最容易误触的7大地雷!)

什么是平均工资?要怎么计算?

除了一日工资之外,「平均工资」也很重要!虽然两者的概念乍看之下非常相似,不过计算及应用方式还是有一些差异,在实务上,要使用平均工资来计算的状况主要有:

  • 遣散费
  • 退休金
  • 职灾未能痊愈的一次性补偿
  • 职灾残废补偿
  • 职灾死亡补偿及丧葬费及竞业禁止之补偿

根据《劳动法》第二条第四款之定义:「指计算事由发生之当日往前推算六个月内所得工资总额除以该期间之总日数所得之金额。工作未满六个月者,指工作期间所得工资总额除以工作期间之总日数所得之金额。工资按工作日数、时数或论件计算者,其依上述方式计算之平均工资,如少于该期內工资总额除以实际工作日数所得金额百分之六十者,以百分之六十计。」

了解平均工资计算,对遣散费、退休金计算非常重要。(Image by Bruno /Germany from Pixabay)

也就是说,在计算平均工资的时候,会分成「月薪制工作满6个月」、「月薪制工作未满6个月」,以及「日薪、时薪、按件计酬制」三种情形:

工作满6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公式

如果员工是月薪制,任职也已经满6个月,那么他的「日平均工资」= 事发当日的前6个月内所得工资 ÷ 这6个月的总天数。

要特别注意的是,必须要用「所得工资」而不是「已领工资」,这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来说,假设公司固定在4月初发放第一季度的绩效奖金,当员工第一季度有达到领奖金的标准,却准备在3月1日退休,虽然在退休时还没领到奖金,但是也属于「所得」的一部分,要包含在平均工资计算的基础内哦!

工作未满6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公式

若是遇到未满6个月的月新制员工,他的「日平均工资」则为:事发当日的前所有所得工资 ÷ 在职总天数。

日薪、时薪、按件计酬制的平均工资计算公式

而针对非月薪制的员工,有两种不同计算方式,以最后算出来金额较高的那个为準:

  1. 期间内总工资 ÷ 工作期间内总天数
    (例如,员工自2023/1/1至2023/3/31皆在職,那麼他的工作期间内总天数即为90天)
  2. (总工资 ÷ 实际工作日数)× 60%

另外,有一些特殊日子或期间不能计入平均工资之计算,請参考《劳动法》实施细则第二条:
一、发生计算事由之当日。
二、因职业灾害尚在医疗中者。
三、依本法第五十条第二项减半发给工资者。
四、雇主因天灾、事变或其他不可抗力而不能继续其事业,致劳动者未能工作者。
五、依劳动者请假规则请普通伤病假者。
六、依性别工作平等法请生理假、产假、家庭照顾假或安胎休养,致减少工资者。
七、留职停薪者。

白话就是:因为这些时间劳动者领的工资比较低(甚至没领),《劳动法》为了保护劳动者,不将它们列入计算拉低平均。

总结:「一日工资」vs「平均工资」懒人包

看完详细的一日工资vs平均工资解析之后,最后我们再来统整一下两者之间的差异,欢迎下载收藏&分享~

「一日工资」跟「平均工资」到底差在哪?看完懒人包就懂!(图/Swingvy)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