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狂犬病高发,接种疫苗要注意啥?
秋冬狂犬病高发,接种疫苗要注意啥?
秋冬季节是狂犬病的高发期,根据2016-2018年的全国监测数据显示,秋季狂犬病病例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29.77%,仅次于夏季的26.42%。随着天气转凉,人们户外活动增多,与动物接触机会增加,狂犬病的防控形势不容忽视。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秋冬季节狂犬病的流行特征、疫苗接种注意事项以及特殊人群的接种建议。
狂犬病流行特征与高发原因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几乎达100%。根据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显示,2016-2018年全国共报告狂犬病病例1582例,死亡1504例,报告发病率为0.038/10万,报告死亡率为0.036/10万。虽然我国狂犬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从时间分布来看,狂犬病病例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2016-2018年全年各月份均有狂犬病病例报告,其中秋季(9-11月)报告病例数最多,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29.77%,其次是夏季(6-8月),占26.42%。这可能与秋冬季节人们户外活动增多,与动物接触机会增加有关。
狂犬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接种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最有效的方法。在接种疫苗期间,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接种后观察
接种后不能马上离开,需要在接种场所观察30分钟,无异常后方可离开。
饮食注意事项
在饮食方面,建议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对于酒类,即使是少量饮用也可能影响免疫效果,因此在接种期间应完全避免饮酒。此外,浓茶等含咖啡因的饮料也可能影响疫苗效果,建议减少摄入。
运动与休息
接种后应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剧烈运动可能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反应,导致疫苗效果降低。同时,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更好地产生抗体。
其他注意事项
接种期间避免使用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这些药物可能干扰抗体产生,导致免疫失败。如果因其他疾病需要使用这些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特殊人群接种建议
与其他疫苗的接种顺序
狂犬病为致死性疾病,暴露后均应按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无任何禁忌。但接种前应充分询问受种者个体基本情况(如有无严重过敏史、其他严重疾病等),即使存在不适合接种疫苗的情况,也应在严密监护下接种狂犬病疫苗。目前使用的灭活狂犬病疫苗均未发现对其他疫苗有不良影响,当接种时间发生冲突时,要优先接种狂犬病疫苗。建议非必须接种的其他疫苗可在全程接种完狂犬病疫苗两周后继续接种,如果不能错后时间,亦可两种疫苗同时接种。
发热病人接种时机
对于患有感冒等发热的病人,在接种狂犬病疫苗前需将体温降低到38.0摄氏度以下再接种,过高的体温有可能影响免疫效果或造成不良反应的增加。在预防接种期间应继续治疗原发病及严密监测体温,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可检测狂犬病抗体。
免疫功能低下者
免疫功能低下者在接种狂犬病疫苗时,应选择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于III级暴露的免疫功能低下者,除了接种疫苗外,还需要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以提供即时的被动免疫保护。
国家防控政策支持
为有效控制狂犬病的传播,国家层面也出台了一系列防控政策。根据《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指导意见(2022—2025年)》,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可根据辖区内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对狂犬病实施强制免疫。同时,国家还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支持各地开展强制免疫、免疫效果监测评价、疫病监测和净化等工作。
狂犬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通过及时接种疫苗和正确的伤口处理,可以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在秋冬季节这个高发期,我们更应该提高警惕,加强防护意识,一旦发生暴露,应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全程免疫,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