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患者如何科学补钙?
骨质疏松患者如何科学补钙?
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老年疾病,不仅威胁老年人特别是妇女的健康,而且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根据《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健康骨骼”专项行动结果发布》,65岁以上人群中女性患病率高达51.6%。专家建议通过科学补钙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那么,如何正确补充日常所需钙质呢?长沙市第三医院药学学科主任李昕指出,膳食为主、钙剂为辅是基本原则。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以及乳糖不耐受者,可以通过吃钙片来补足钙差额。在众多钙剂中,无机钙含钙量高但对胃酸要求较高,有机酸钙溶解性好且对胃肠道刺激小,新型钙则结构稳定且缓慢释放。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钙剂并注意维生素D的摄入,才能有效提高钙吸收效率。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退变,导致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统计,髋部骨折的发病率高达41人/千人,居各种常见病之首。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 遗传因素:高加索人与亚洲人更易患病,瘦小体型者风险更高
- 生活方式:饮食缺钙、缺乏运动、过度饮酒、吸烟等都会加速骨质疏松
- 内分泌因素:雌激素缺乏、甲状旁腺素增高、维生素D不足等
- 废用因素:老年人活动减少,肌肉强度减弱
如何科学选择钙片
市面上钙片种类繁多,选择适合自己的钙片至关重要。钙片主要分为三大类:
无机钙:如碳酸钙、磷酸钙等,含钙量高但依赖胃酸,不适合胃酸缺乏者。这类钙片适合胃酸分泌正常的成年人。
有机钙:如醋酸钙、葡萄糖酸钙等,溶解性好,吸收率高,不依赖胃酸。适合胃酸缺乏、炎症性肠病患者。
新型钙:如乳钙、氨基酸螯合钙等,结构稳定,缓慢释放,适合各类人群。
不同人群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钙片:
- 儿童:宜选乳酸钙、柠檬酸钙等有机钙,剂型以颗粒型、口服液为主
- 孕妇:应选含钙量高且吸收率好的钙片,如碳酸钙和乳酸钙
- 中老年人:适合选择水溶性好的有机钙,同时补充维生素D和K
补钙的注意事项
摄入量:成人每日推荐摄入800mg,孕妇/哺乳期/50岁以上人群需1000mg。我国居民平均摄入量仅为366.1mg/天,远低于推荐标准。
服用时间:餐后或随餐服用最佳,因为钙在胃酸环境下吸收率更高。同时,夜间是甲状旁腺素水平较高的时候,骨骼易缺钙,因此晚饭后服用钙剂较合适。
搭配维生素D:维生素D能显著提高钙的吸收率。在维生素D充足的情况下,钙的吸收率可提高3-4倍。建议普通成人每天补充400-600单位,骨质疏松症患者需800-1200单位。
避免与铁锌补充剂同时服用:过多的钙会妨碍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
注意饮食:多食用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同时避免过多摄入碳酸饮料和甜饮料,它们会促进钙的流失。
综合防治措施
合理膳食:保证足够的钙摄入,同时摄入富含维生素D、K的食物,如鱼类、绿叶蔬菜等。
适量运动:坚持运动,加强肌肉和骨骼的锻炼,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
定期检查: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及时了解骨质状况。
避免不良习惯: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摄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遵医嘱用药:骨质疏松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剂。
补钙不是单纯吃钙片,需要综合考虑饮食、生活方式。补钙同时需要补充维生素D,以提高钙的吸收率。骨质疏松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钙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