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义八景管窥
文化|兴义八景管窥
兴义是一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山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穿城而过的湾塘河,古称花水河。这条河流不仅滋养了这片土地,更孕育出独特的文化景观,成为兴义八景之一,被誉为“花水绕城”。
湾塘河原名花水河,河上有花桥,桥因河之名称又得名花桥河,是兴义建城之后的“城池”,也是早年“兴义八景”中的佼佼者,称为“花水绕城”。
花桥河源于城西破古寨,沿途汇集木贾龙潭、黄鳝井等泉水。花桥河两岸山不高而秀丽,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水不深而澄清,具有隆中景致。潺潺流水沿着弯曲的河道,像一条银色的玉带,由城中穿市区而过,把古老的山城分割成新旧两城。西岸为老城,东岸为新城。清代诗人卢世昌(乾隆进士,兴义人)《花桥》诗云:“烟波十里漾清涟,水到城南别有天。试看花桥鱼跃浪,跳珠白雨乱飞泉。”对花水作了生动的描述。花水河上有不同年代建造的各式古朴典雅、小巧玲珑的石拱桥、花桥、幸福桥、谢家桥(今“小康桥”)、牛鼻子桥、复兴桥、民主桥、文昌阁大桥(今“市府桥”)、三圣桥(今“三月桥”)、瓦窑桥等,无不桥水相映,各具丰采,至今仍是新老两城间的往来通道。
清代诗人刘以诚在《花水绕城》诗中赞为:“天然图画拟江城,放眼楼头万里清。花作锦团春着色,泉拖玉带雨添声。落看水泛千嶂丽,济得川流一棹横。更喜波光遥绕廊,东城桥畔日初晴。”一座山城,水的世界,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丹青,展现在人们眼前。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如今的兴义城高楼林立,很难再找到当年的痕迹了。然而,在老兴义人的眼中,这些看不见的印迹早已深深地刻在了他们的心上。
花桥河沿岸,历来是兴义的风景区,顺流而下就有鱼跃清泉、双狮锁水、小桥赏月、跋浪亭阁、文昌大桥等风景名胜。
鱼跃清泉,在城南谢家桥(今“小康桥”)。该桥系两孔石桥。桥畔绿柳成荫,梧桐掩映。桥下横立一巨石,花水从石上飘然而下,银珠飞溅,雨雾迷蒙。串滩的鱼儿逆水而上,在银珠里奔游跳跃,故称“鱼跃清泉”。民间还有“鱼跃龙门”的传说。古人也曾绘声绘色地描述:绝胜城南第一桥,天公特著此灵潮。风梭锦浪分还合,鱼喷珠花起复消。春水满时依澡在,秋波澄后逐萍漂。游鳞细数凭栏赏,深浅谁知妙趣绕。
花水蜿蜒流至牛鼻子桥,又是一番景致。西岸为火晶山,山形秀雅,奇石多姿,翠竹夹道,曲径通幽,东岸为穿云洞,楼台亭榭,画栋雕梁,河池扶栏,古木森森。两山对峙,恰似两只雄狮,守卫在东西桥头,人称“双狮锁水”。
沿河而下100米许,河东岸便是“何公馆”。原为兴义名人何应钦侄子何绍斌的别墅,西式建筑,小巧别致,名花奇卉,姹紫嫣红。临水而筑的围墙间,月门洞开,一座玲珑剔透的双孔小桥深入河心,名“赏月桥”。桥侧枝横藤斜,叶翠花茂的紫罗兰,爬满墙头,舒展在水面。夏秋之夜,月白风清,复兴桥头华灯辉映,细赏碧波中的倒影,别有一番情趣。
花水流至民主桥与文昌阁大桥之间,河水分流而下,形成一小岛,面积约2亩。岛周围花水环流,绿柳夹岸,登岛远眺,烟锁群山,层次分明,系深幽静谧之境。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邑人刘显潜倡议培修花水河,沿岛筑堤,砌花砖墙,中建四角攒尖顶木结构凉亭一座,取杜甫诗《短歌行·赠玉郎司直》句“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之意,名曰“跋浪亭”。
“跋浪亭”的亭柱上刻有清代兴义知府聂尊吾题联:“小拓数弓,具曼叟石鱼湖之胜;中分二水,比金陵白鹭洲何如?”亭西有石拱小桥可通忠烈祠。亭前广植花木,亭北与文昌阁大桥相接处辟有圆拱门。县人蒋叔雨在“跋浪亭”七绝诗中所云“金陵白鹭起沙洲,二水中分枕石头。差比鱼湖堪点缀,尊吾跻往尚名留。”
跋浪亭鉴于多年失修,旧貌渐没,1981年在原亭处,建成六角攒尖顶亭一座,亭前踏道两侧,须弥座上置石狮一对。登亭扶栏,花水澄澈,微波轻漾,天光云影相映成趣。亭西曲垣月门紧接观水台;西岸卷棚式回廊,与亭榭相连;紧接回廊的是悬山式花厅前石雕云龙纹照壁;岛北接文昌阁大桥处,为庑殿顶侧厅,与亭相望;岛东沿河堤建有葡萄花架,与西岸长廊相呼应;花架尽头,一座弧形拱桥跨越花水,和市区大道相连;岛中部荷叶形鱼池,中置山石,周为花圃,卵石铺径,设石桌凳多处,供游人品茗、奕棋。
跋浪亭建筑群是典型的园林建筑,在方圆两亩的范围内,采取借景和顺应自然的手法,将诸多建筑物摆布得恰到好处。既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又精巧别致,简朴大方,景中有景,使观者得到美的享受。在众多建筑物簇拥下,跋浪亭造型迥异,古色古香,雅而不淡,横生妙趣。
近些年来,兴义市人民政府曾几次治理花水河,在牛鼻子桥和文昌阁大桥前,筑起了两道翻滚坝,疏通河道,植树栽花,使花桥河四季清澈。又在东岸复兴桥侧、牛鼻子上游、谢家桥下游河畔修建了五座别具特色的亭阁;并于西岸临河“何公馆”沿岸和东岸谢家桥下游沿岸修建了卷棚式悬空长廊,其上琉璃筒瓦,朱漆彩绘。西岸民居,全改建为筒瓦屋面,和新建亭廊融为一体,人们称之为花水一条街。
宋代诗人蒋捷在他的《一剪梅》中感叹:“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几百年的光阴相对于宇宙空间而言,犹如闪电划过长空。然而,在兴义这座山城里,曾经的花水河却时过境未迁,许多景点如今依然能够找到过去的踪迹,一些有心人也在力所能及地将沿岸文化遗迹进行梳理,并抢救性地发掘出来。我们相信,花水绕城终不老,风月眷顾绝无边!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