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大师教你如何应对冬季高发的发热问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大师教你如何应对冬季高发的发热问题

引用
百度
9
来源
1.
https://m.baidu.com/bh/m/detail/ar_9570565773427639797
2.
http://www.xinhuanet.com/mil/2015-12/03/c_128494373.htm
3.
https://www.sohu.com/a/732371030_121119379
4.
https://cdc.fuzhou.gov.cn/zz/crbkz/wsyj/202501/t20250124_4969260.htm
5.
http://szyyj.gd.gov.cn/zyyfw/dyjc/content/post_4067833.html
6.
https://www.jnrmyy.com/wap/wap.php?action=article&id=6231
7.
https://rs.yiigle.com/CN115398201902/1115100.htm
8.
http://www.xlt.gov.cn/2024_12/09_10/content-499261.html
9.
http://szyyj.gd.gov.cn/zyyfw/dyjc/content/post_3963500.html

冬季是感冒和流感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发热成为许多人的困扰。中医认为发热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通过辨证施治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国医大师高辉远的经验分享指出,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均可以引起发热,而内伤发热则多由情志郁结、久病耗损正气等因素导致。中医治疗发热的方法包括草药治疗、针灸疗法、饮食调理以及精神调理等多种手段,旨在恢复身体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

01

中医如何认识发热?

在中医理论中,发热属于“发热”范畴,是机体正气与邪气相争、阴阳失衡的表现。根据病因和表现不同,中医将发热分为多种类型:

  • 外感发热:由外邪侵袭引起,如风寒、风热等,常见于感冒或传染病初期。
  • 内伤发热: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或阴虚火旺导致,多为慢性低热。

具体分类包括:

  • 急性发热:起病急、热度高,常伴恶寒,多见于外感疾病。
  • 慢性发热:病程长,热度较低,多由内伤引起。
  • 寒热往来:发热与怕冷交替出现,常见于半表半里证。
  • 潮热:午后或夜间体温升高,可见于阴虚或湿温病症。
  • 五心烦热:手足心及胸口发热,多为阴虚或肝郁所致。
02

中医治疗发热的具体方法

中医治疗发热强调辨证施治,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方式平衡阴阳,驱散邪气。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

  1. 小柴胡汤:适用于寒热交替、心烦、恶心、口苦等症状,组成为柴胡、半夏、人参等,也需要根据病情进行加减成分;

  2. 柴葛解肌汤:适用于外感风寒的患者,发热的同时伴有恶寒无汗、头疼、眼睛疼、鼻子干燥的症状,组成为柴胡、干葛、白芷、桔梗等;

  3. 柴胡桂枝干姜汤:适用于反复发烧、寒重热轻,并伴有腹泻、口苦、小便不利、便溏等症状的患者,组成为柴胡、桂枝、干姜、瓜蒌根等;

  4. 白虎汤:适用于发热、面红、口渴、脉洪大有力的患者,组成为石膏、知母、粳米、甘草等。

此外还有一些解表方剂,能够通过发汗解表或辛温解表的方法,帮助退热,常见的有麻黄汤、桂枝汤等,麻黄汤主要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有恶寒无汗、头疼发热等症状,桂枝汤可用于自汗、发热、头疼等症状者。

名老中医张西俭在治疗发热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他认为,治疗发热首先要辨清寒热属性、病位、兼夹之邪以及邪正盛衰。在治疗上,他强调三个核心方法:

  1. 疏散外邪:根据发病季节和热型特点选择用药,如麻黄、桂枝用于寒邪,柴胡、葛根用于少阳证,辛夷花、薄荷用于温邪。

  2. 清解热邪:根据病位选择用药,如咽痛、扁桃体肿大用野菊花、板蓝根等清热解毒药,咳嗽、咳痰用浙贝、瓜蒌等清肺化痰药。

  3. 通调气机:使用枳壳、香附、紫苏梗等药物调畅气机,对于湿邪与积滞交阻的情况,需用柴平汤加茵陈蒿、藿香等药物。

03

冬季发热的日常预防

  1. 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2.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
  3. 室内通风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
  4. 避免密闭场所:尽量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特别是老人和儿童。
  5. 及时接种疫苗:针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的有效方法。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

发热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高热或持续发热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如果发热超过38.5℃或持续不退,应及时就医。在使用中药治疗时,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中医治疗发热注重整体调理和个体化治疗,通过辨证施治,可以有效缓解症状,缩短病程。但需要提醒的是,发热只是疾病的一个表现,找到病因才是根本。因此,在使用中医治疗的同时,也要配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以便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