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胃食物”真的能养胃吗?专家解读来了
“养胃食物”真的能养胃吗?专家解读来了
“养胃”是民间流传已久的说法,但这个概念在医学上其实并不严谨。丁香医生指出,“养胃”往往被认为是一种有利于胃肠道健康的养生方法,但医学里并没有定义为“养胃”的内容。传统医学中“顾护胃气”的意涵也与民间所谓“养胃”不同。
那么,常见的“养胃食物”真的能养胃吗?我们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常见的“养胃食物”真的能养胃吗?
牛奶
很多人认为牛奶可以养胃,但北京中医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汪正芳表示,喝牛奶养胃的方式并不适合所有人。牛奶富含蛋白质和脂肪,会促进胃酸分泌,进而加重某些胃部疾病的症状。此外,有些人对乳糖不耐受,喝完牛奶后会出现拉肚子等症状,这些人也不适宜饮用牛奶。
粥
粥是另一种经常被提起的养胃食物,但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郝建宇指出,喝粥养胃的说法并不严谨,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长期、大量喝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喝粥可能使血糖增高更明显。同时,对于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人来说,喝粥可能会加重反酸、烧心等症状。
面食
胃病患者经常会被建议吃面食。汪正芳提醒大家,对于脾胃功能较差的人来说,吃面食也要有所选择,建议在就餐时以一些好消化的面食,比如发面馒头、水煮面条等为主。如果吃一些不好消化的面食,也会引起腹胀等不适症状。
如何科学养胃?
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过饥或过饱,细嚼慢咽,减轻胃肠负担。
注意饮食卫生:预防感染,少吃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食品。
戒烟限酒:减少对胃黏膜的伤害。
避免高温食物:60℃以上的高温食物或饮料是食管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控制钠摄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一日摄入的食盐需要控制在6克以内。
补充益生菌:经常肠胃胀痛,消化不良,调理或需补充点益生菌,从而养护肠胃。
保持良好心态:正确调理肠胃的人会让自己的情绪控制得好,为什么情绪的变化会和肠胃健康有关系?其实,长时间精神压力过大、情志失调,总是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中,会给人带来的广泛的负面影响。不只是单纯的易失眠,还会降低抵抗力,影响内分泌,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建议保持良好心态,尝试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并且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要过分关注负面信息和情绪。
合理搭配饮食: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安排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特别提醒
个体差异:受个体差异与饮食习惯的影响,每个人适宜食用的食物有所不同,所以确切地来说,并没有通用的、纯粹的养胃食物。
营养均衡:“养胃食物”往往意味着营养不均衡,蛋白质和脂肪类含量低。如粥和面条几乎都是糖类;鱼汤、肉汤中溶解的蛋白质不到肉的1%。长期只吃“养胃食物”,反而容易导致营养问题。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严重不适,请及时就医,不要过分依赖“养胃食物”。
科学养胃的关键在于均衡饮食和健康生活方式,而不是过度依赖某些特定食物。过度强调“养胃食物”反而可能忽视了整体的营养平衡,甚至延误病情。如果出现胃部不适,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和饮食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