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发布最新历史研究成果,推进文明交流互鉴
故宫博物院发布最新历史研究成果,推进文明交流互鉴
2024年,故宫博物院在教育和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国际博物馆日,故宫博物院推出了多个创新项目,包括“汉字里的缤纷世界”馆校合作艺术成果展示、“我们的故宫”教与学资源上线、“抖来云逛馆”科普短视频第三季上线等,充分展现了故宫博物院在教育和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
故宫学学术研讨会:全球史视野下的文明互鉴
2024年6月15-16日,由故宫博物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联合主办的故宫学学术研讨会在故宫博物院召开。此次研讨会以“全球史视野下的故宫学”为主题,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历史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围绕多个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故宫学自2003年提出以来,已走过21个年头。21年来,故宫学在为故宫博物院明确办院宗旨、促进故宫整体性保护、整合院内外学术资源、引导综合性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故宫学理论与研究方法体系不断完善,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姜飞从三个维度阐释了故宫学的意义:一是站在中国看世界,故宫学作为世界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见证了中国文明的伟大;二是站在世界看中国,体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精神;三是站在世界看世界,意味着将故宫学融入中国学派,推动知识生产和话语体系的创新。
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刘国祥强调,故宫学在深入挖掘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上具有重要使命。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则指出,故宫学研究需要将不同内容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研讨会围绕多个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包括: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探讨故宫所承载的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
东西方文化与文明互鉴:研究故宫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以及故宫学在文明互鉴中的意义。
全球史与明清宫廷史:从全球史的视角重新审视明清宫廷史,探讨故宫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明清宫廷收藏与中外文化交流:研究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如何反映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学术研究平台:培养高端研究人才
故宫博物院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2013年8月获批设立,是首批全国文化系统博士后工作站之一。工作站涵盖陶瓷、书画、宫殿遗址考古、古文献、明清宫廷史、文保科技等多个专业领域,具备独立招生资质,可容纳在站人员30人。
《故宫学刊》作为故宫研究院下属的学术期刊,自2004年创刊以来,每年出版一期,致力于刊发故宫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学刊鼓励创新,支持探索,为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也为一些有见地的篇幅较长的论文提供园地。
故宫博物院通过学术研讨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学术期刊等平台,不断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为“学术故宫”的建设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