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园花展:朱启钤的百年记忆
中山公园花展:朱启钤的百年记忆
金秋十月,北京中山公园迎来建园110周年纪念花展。此次花展以“戴日同愉,万卉齐芳”为主题,通过精心设计的花坛、花境以及传统花卉展览,为游客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
朱启钤与中山公园的百年情缘
中山公园的前身是明清时期的社稷坛,1914年,时任内务总长兼北京市政督办的朱启钤先生,将这片皇家禁地开辟为公众公园,成为北京第一座对外开放的公园。朱启钤不仅推动了公园的开放,还在这里留下了诸多历史印记。
“一息斋”是朱启钤曾经的办公地,位于公园南坛门外东侧,原为清代宿卫值房。朱启钤以朱熹的“一息尚存,不容稍懈”为勉,亲题匾额“一息斋”。这里见证了他为中山公园乃至北京城市建设辛勤耕耘的身影,也承载着他主持中国营造学社的珍贵记忆。
朱启钤不仅是中山公园的开创者,更是中国近代建筑学的奠基人。他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为中国古建筑研究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为纪念朱启钤先生的历史功绩,中山公园在“一息斋”原址举办“朱启钤纪念展”,通过文物、展板等形式,展现了这位杰出人物的生平事迹及其对北京城市近代化的贡献。
花展亮点:传统与创新的完美融合
此次花展的亮点之一是南门入口处的“吉庆有余”立体花坛。花坛以水景元素为主题设计,实现了360度全方位观赏体验。花坛核心景观由六尾栩栩如生的“锦鲤”构成,它们奋力穿越层层浪花,与中心泉涌的流水相互映衬,寓意着吉祥如意、年年有余的美好祝愿。
在环坛南路一侧的古树下,公园展示了自主培育的60余种不同颜色和花型的大丽花。这些大丽花色彩斑斓、形态各异,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欣赏。值得一提的是,中山公园有着悠久的大丽花栽培历史,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每年都会使用大丽花进行环境布置,深受游客喜爱。
西坛门外绿地设置的“五谷丰登”花园小景同样引人注目。小景入口由社稷坛五种颜色的树皮铺地,花园内摆放谷仓、巨型南瓜、石榴等元素,配以多种花卉,表达了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美好祝愿。
此次花展的重头戏当属唐花坞和蕙芳园的传统室内花展。这两个展览场所经过封闭提升改造后首次对公众开放,全新的展陈方式和空间布局为游客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观赏体验。
唐花坞内举办的“唐花传韵 花坞春秋”传统花卉精品展,展示了采用中山公园花期控制传统技艺培育的梅花、海棠、榆叶梅等反季节开花植物。同时,展览还展出了佛手、苹果、柠檬、石榴等秋季观赏挂果类植物,搭配展台及多宝阁摆放的造型小菊盆景、精品案头菊,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蕙芳园内则推出了“蕙芳雅韵 馥郁兰馨”主题精品兰花展,展出了“君荷”“禅月达摩”“小桃红”“峨眉雪”等40余种、80余盆精品建兰,让游客得以领略中山公园浓厚的兰花文化底蕴。
公园游览信息
此次花展期间,中山公园实行门票优惠政策。平日门票价格为3元,半价票1.5元;春花暨郁金香花展期间(每年3月上旬至5月中旬)门票价格为10元,半价票5元。唐花坞、蕙芳园联票价格为5元,半价票2.5元。公园开放时间随季节变化,旺季(4月1日至5月31日、9月1日至10月31日)为6:00至21:00,淡季(11月1日至3月31日)为6:30至20:00。
作为北京第一座对外开放的公园,中山公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此次110周年纪念花展不仅是一场花卉盛宴,更是一次对公园历史的回顾和致敬。漫步园中,既能欣赏到传统园林的典雅之美,又能感受到现代园艺的创新魅力,让游客在花海中品味百年公园的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