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文科生用AI重塑珠算智慧,斩获大奖!
广外文科生用AI重塑珠算智慧,斩获大奖!
2024年5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园内气氛热烈,一场汇聚粤港澳大湾区34所高校的计算机设计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众多参赛作品中,一部名为《古数华典》的数媒动漫短片引起了评委们的广泛关注。这部作品最终从数百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2024年广东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
更令人瞩目的是,这支获奖团队全部由文科生组成,他们来自广外国际商务英语学院,专业涵盖管理学、英语等非计算机领域。队长林锦耀,这位来自商英学院的大三学生,带领着一群同样来自文科背景的队友,用一部融合了中国古代数学智慧与现代AI技术的作品,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评委。
从社团到赛场:一支文科团队的科技之旅
故事要从2023年12月说起。当时,林锦耀在学院的微信群里看到了大赛的通知。“一看到消息,我就决定要参加。”林锦耀回忆道。考虑到时间紧迫,他首先想到了自己所在的社团成员。“大家都各有所长,有的擅长文案,有的擅长视频拍摄,有的擅长剪辑,而且之前合作过,相互熟悉,一拍即合。”
然而,对于一群文科生来说,参加计算机设计大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林锦耀坦言:“刚拿到题其实心里是有点没底的。”但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数媒动漫与短片这一相对擅长的赛道。
跨学科合作:文科生的AI突破
确定了参赛方向后,林锦耀和他的团队开始着手准备。他们首先找到了广外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李宇耀老师作为指导老师。李老师的研究方向是教育/人文数据挖掘,丰富的比赛经验让他一眼就看出了这支文科团队的潜力。“虽然他们属于文科类别,但数媒赛道更能展现文科同学的创意,也是很合适他们的方向。”李老师说道。
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团队开始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数学成就。他们选择了圆周率、珠算和数列作为切入点,通过动漫短片的形式展现这些古代数学智慧。为了增加作品的国际视野,团队还利用自身英语专业的优势,为短片制作了双语字幕。
创新融合:珠算与AI的对话
“中国古代数学和计算机技术有什么关系?”这是团队在创作过程中反复思考的问题。他们发现,从人类计算技术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古代数学所取得的成就,是计算技术发展的重要过程,跟今天人工智能时代,是有着先后相续关系的,是对不同历史阶段的计算需求做出的历史回答。
在作品中,团队特别强调了珠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的历史地位。他们认为,算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就是那个时代最好的算力工具。而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才有了今天触手可及的大数据模型,人工神经网络等更强大的算力工具。这种历史的延续性,正是他们想要传达的核心理念之一。
文化传承:用科技讲述中国故事
作为一座千年商都,广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团队巧妙地将这些元素融入作品中。例如,在介绍数列时,他们选择了广州的赤岗塔作为案例。“赤岗塔的建造使用到了数列的知识,这是古人智慧很具体的展现在我们当代人面前的事物。”林锦耀说道。
为了更好地呈现这一场景,团队成员多次前往赤岗塔进行拍摄。由于天气原因的干扰,他们花费了三四个小时,拍摄了五六十条素材,最终才在6分多钟的视频中呈现出两三秒的精彩画面。
技术突破:从零开始的自我挑战
对于一群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制作一部高质量的数媒动漫作品绝非易事。团队成员坦言:“有些软件的确之前没有接触过,可以说是从0开始学。”他们通过查阅教程、向老师请教等方式,逐步攻克了技术难题。
在作品的后期制作中,团队特别注重细节的处理。例如,他们将原本独立的三个板块通过翻书特效自然衔接,不仅使转场更加流畅,也呼应了作品《古数华典》的主题。
启示与展望:跨学科教育的未来
《古数华典》的成功,不仅体现了文科生在科技竞赛中的潜力,更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正如李宇耀老师所说:“中国古代数学有很多辉煌的成就,如何用当代方式表达,是非常需要想象力去展现的。”
这个由文科生组成的团队,通过跨学科的合作,成功将中国古代数学智慧与现代AI技术相结合,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科技创新不仅仅是理工科学生的专利,文科生同样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在科技领域留下独特的印记。
正如一位团队成员所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比赛,向世界展示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这种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或许正是未来教育最需要培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