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张家界莓茶:从深山野藤到“绿色银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张家界莓茶:从深山野藤到“绿色银行”

引用
百度
7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C%85%E5%B2%A9%E8%8E%93%E8%8C%B6/1365019
2.
https://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0-09/15/content_1018301.shtml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C%85%E5%B2%A9%E8%8E%93/2255588
4.
http://www.maoyanmei.com/535.html
5.
http://www.hunan.gov.cn/hnszf/hnyw/szdt/202501/t20250103_33554120.html
6.
https://m.voc.com.cn/xhn/news/202302/17327453.html
7.
https://m.voc.com.cn/xhn/news/202110/15113023.html

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的崇山峻岭间,生长着一种被誉为“植物界黄酮之王”的神奇藤本植物——茅岩莓茶。这种只在海拔800-1500米的云雾山中红砂岩上生长的野生藤本植物,不仅富含19种生物黄酮,更承载着700多年的土家文化记忆。

01

土家神茶:七百年的文化传承

茅岩莓茶,学名显齿蛇葡萄,是湘西土家族世代相传的特色民族药。据《永定乡土志》记载,早在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覃垕王所带领义军在抵抗明太祖朱元璋部队时,就发现了这种具有消肿止痛、提神养气功效的植物。此后,它一直作为贡茶向历代朝廷进贡。

更有趣的是,这种神奇的植物还与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结下了不解之缘。据史料记载,李时珍曾三次入大庸卫(今张家界市永定区)寻访此草,但都因山林险峻、气候多变而未能如愿,最终抱憾而归。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茅岩莓茶生长环境的特殊性和采集的艰难。

02

从野生到产业化:科技赋能传统茶饮

20世纪90年代初,张家界茅岩河畔发现这种神奇植株后,经各大研究院检验,证实其具有重大保健作用。1993年,张家界应用植物研究所成立,专门研究茅岩莓。随后,时任市计委中鑫公司负责人李新秋从莓茶研究所买断了“茅岩莓”商标,成立了张家界茅岩莓有限公司,开启了茅岩莓茶的产业化之路。

为了彻底了解茅岩莓的成分及功能性,李新秋带着茅岩莓样品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终于拿到了权威且完整的研究数据。随后,他带领团队攻克了茅岩莓种植技术难关,成功实现了人工栽培。难能可贵的是,在茅岩莓茶声名鹊起之时,李新秋将估值至少5000万元的“茅岩莓”商标无偿转让给当地政府,以造福更多的当地百姓。

03

现代发展:从“一叶茶”到“绿色银行”

近年来,张家界市委市政府将莓茶作为全市五大农产品支柱产业,每年拨专款予以扶持。目前,张家界从事莓茶种植、加工、销售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已发展40余家,莓茶深加工企业30多家,注册产品有茅岩莓、灵洁、仙踪林、银嗓子、土家贡、天门郡等20余个品牌。

2024年,张家界莓茶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开发产业集群入列省产业集群培育对象。据统计,2024年永定区莓茶总面积超过15万亩,综合产值达28亿元以上,全区9万多农民吃上了“莓茶饭”。预计到2026年,年产值有望突破40亿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张家界莓茶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目前,仅永定区就有65家莓茶加工企业,开发出莓茶酒、莓茶饮料、莓茶牙膏、莓茶面膜、莓茶食品等系列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广受欢迎,还远销海外,成为张家界的一张“金名片”。

从一株野生藤本植物到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绿色银行”,茅岩莓茶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张家界市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积极探索和成功实践。这杯凝聚着土家文化精华的茶,正以其独特的魅力,香飘世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