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沙屯村:黄豆虾和韭菜撑起经济新希望
格沙屯村:黄豆虾和韭菜撑起经济新希望
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雨樟镇,有一个名叫格沙屯的小村庄。这里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近年来通过发展黄豆虾养殖和韭菜种植两大特色产业,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水平,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黄豆虾养殖:优质水源孕育出的“金虾”
格沙屯村的黄豆虾养殖基地位于格沙屯河中游,这里水质清澈,水流平缓,为虾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村民杨全美一家看准了这个商机,去年5月开始在这里流转了30多亩土地,建起了黄豆虾养殖基地。
“我子女们通过上网查询,说养虾子收益不错,成本也不高,我们就养了生态黄豆虾,每年卖虾可以赚10多万元,我觉得这个水产业还可以,所以我们就发展这个水产业。”杨全美说。
杨全美的养殖基地每天可以打捞成品虾100斤左右,按照35元/斤的批发价计算,每天的收入就达到3500元。而且由于水质好,饲养得当,他们的黄豆虾全年都可以打捞,收益十分可观。
韭菜种植:340亩基地带动村民增收
在格沙屯河下游的坪桥坝区,贵州丰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了340亩土地,建立了韭菜种植基地。这里地势平坦开阔,水源充足,非常适合韭菜的生长。
基地负责人周盛荣介绍,公司每天可以收割韭菜两吨左右,产品主要销往附近的德卧镇。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公司对务工村民实行不同的工资配比:按点工每天是80元到100元的工资,计件的每天最多有200块钱左右。
62岁的村民刘朝云家有2.8亩田,按每年每亩流转费1000元计算,他家获得土地流转费2800元。除此之外,他还能到基地务工。“60岁以上的老人只要身体好,都有机会来里面做工,他们也很欢迎,每天我们来里面做工多多少少都有几十块钱收入,做起也很高兴。”刘朝云说。
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格沙屯村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大力发展黄豆虾养殖和韭菜种植两大特色产业,不仅解决了当地就业问题,还显著提升了村民的经济收益。据统计,在韭菜采收高峰期,基地每天用工量最多达到60多人,有效帮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格沙屯村常务干部桂琴表示:“在未来的规划中,格沙屯村将着眼水资源优势,进一步鼓励水产养殖和壮大韭菜种植发展,让更多的农户增产增收。”
格沙屯村的实践证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引进现代农业技术,不仅能够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更能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