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未来25年是全球最贫困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门槛的关键期
世界银行:未来25年是全球最贫困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门槛的关键期
2024年12月,世界银行发布最新分析报告,指出未来25年将是决定全球26个最贫困国家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门槛的关键时期。这些国家目前有40%以上的人口每天生活费不足2.15美元,是全球消除极端贫困努力的中心焦点。然而,在冲突加剧、经济危机频发和增长持续疲软的情况下,这些国家的进步已陷入停滞。
现状与挑战
在过去的25年里,全球有39个国家成功从低收入国家行列中脱颖而出,跻身中等收入国家,其中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等人口大国。然而,剩余的26个最贫困国家却未能抓住发展机遇,平均而言,在过去15年里,这些国家通胀调整后的人均GDP年均增长不到0.1%。
分析发现,除非增长率持续提高,否则到2050年目前的这些低收入国家中只有6个国家有望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世界银行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英德米特·吉尔指出:“未来的25年对最贫困国家来说是一个关键的机会窗口,帮助这些国家摆脱贫困对于世界其他国家也具有重要意义。”
成功案例分析
尽管挑战重重,但并非没有成功的先例。尼泊尔和卢旺达就是两个值得借鉴的案例。
尼泊尔在本世纪初还处于内战状态,人均收入仅为220美元。2006年,在联合国和各外国政府的支持下,尼泊尔签署了《全面和平协议》,随后其人均收入增长了四倍多,到2019年已跨入中等收入行列。
卢旺达则是在1994年种族大屠杀后,通过约七年的努力实现了稳定和经济增长的条件。该国人均收入从2000年的270美元增长到现在的近四倍。卢旺达的增长得益于雄心勃勃的政策改革,包括稳定经济、鼓励私营企业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等。国际债务减免和援助计划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卢旺达能够增加对教育和医疗的投资。
国际援助的作用
国际社会的援助在最贫困国家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世界银行的国际开发协会(IDA)是支持这些国家的主要机构。IDA通过提供优惠贷款和赠款,帮助它们改善基础设施、创造就业机会、提升社会保护等。
在老挝,IDA资助的项目为偏远社区修建桥梁,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生计。在尼泊尔,一个公路项目招募贫困的边缘化妇女参与农村公路维护,不仅提供了就业机会,还帮助她们改善了生活条件。在科索沃,公私部门合作将宽带基础设施扩展到200个村庄,为当地学校、卫生诊所和家庭提供了现代化的通讯条件。
机遇与展望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最贫困国家也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它们拥有全球已知钴储量的60%和石墨储量的50%以上,太阳能生产潜力位居世界前列。此外,这些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正在迅速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潜在动力。
世界银行的分析显示,为了在未来25年里攀登收入阶梯,低收入国家可以借鉴在过去几十年成功迈入中等收入行列的其他贫困国家的经验。在政治稳定和促增长政策的支持下,这些国家中约有一半实现了持续的增长加速,即长期的强劲经济扩张,从而摆脱了低收入状态。这些增长期通常出现在通过改革引导公共和私人资源进行投资和改善营商环境之后。
结论
最贫困国家要实现经济转型,需要内外部的共同努力。从内部来看,政治稳定、政策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是基础;从外部来看,国际援助和合作是重要推动力。尼泊尔和卢旺达的成功经验表明,即使是最贫困的国家,只要采取正确的策略并获得适当的国际支持,也能够实现经济进步,最终摆脱贫困。
正如世界银行集团副首席经济学家阿伊汗·高斯所说:“全球消除极端贫困之战只有在26个最贫困国家取得胜利,才算真正取得胜利。”这不仅需要国家政策制定者的努力,更需要国际社会的紧急行动和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