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马家大院:昆明老宅的文化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马家大院:昆明老宅的文化传承

引用
百度
8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6%AC%E5%AE%B6%E5%A4%A7%E9%99%A2/19830585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9%AC%E5%AE%B6%E5%A4%A7%E9%99%A2/19830585
3.
https://www.sohu.com/a/312727604_774279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9%AC%E5%AE%B6%E5%A4%A7%E9%99%A2/9166005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87%E6%98%8E%E8%A1%97%E9%A9%AC%E5%AE%B6%E5%A4%A7%E9%99%A2
6.
http://www.kmwh.gov.cn/c/2019-12-17/3822481.shtml
7.
http://www.landscape.cn/news/4244.html
8.
http://www.yunnangateway.com/html/2021/lvyou_0127/62070.html

昆明马家大院,这座始建于1923年的白族民居经典建筑,以其独特的“四合五天井”布局和精湛的木雕石刻工艺,不仅成为了昆明市区内现存最完整的白族民居建筑,更在2001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01

百年沧桑:马家大院的历史沿革

马家大院位于昆明市五华区钱王街4号,原为护国元老、滇军名将马鉁的宅院。马鉁曾任昆明第一任市长,其家族在云南政坛颇具影响力。大院始建于1923年,次年马鉁举家迁入。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还为马鉁的父母题写了“文苑耆英”和“慈得令名”的匾额,国民党高官何应钦也题写了“天南人瑞”的匾额,足见马家在当时的地位显赫。

02

建筑之美:白族民居的典范之作

马家大院占地面积约1146平方米,整体布局呈“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的形式。大院坐南朝北,两层木楼房四合相通,中间是一个200平方米的青石板天井,四周还分布着四个小天井。建筑集木雕、石刻等工艺于一体,雕梁画栋,工艺精湛,是典型的白族民居建筑风格。同时,它又融合了昆明“一颗印”民房的特点,即大门开在正房对面倒座的中轴线上,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

南京大学建筑所教授赵辰与瑞士有关专家对这一典型民居进行过多方面研究,认为它不是一幢普通意义上的旧房,而是外国人眼中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成功典范。

03

文化传承:从将军府邸到艺术殿堂

近年来,马家大院在文化传承方面进行了诸多创新尝试,使其从一座历史建筑转变为活态的文化载体。大院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实景体验话剧。观众可以在院落中自由走动,近距离感受演员的表演,仿佛穿越回百年前的昆明。这种沉浸式的观剧体验,让传统文化以更生动的方式呈现在现代人面前。

此外,马家大院还承办了“感知中国·‘一带一路’留学生文化交流活动”。活动中,留学生们不仅参观了这座百年古宅,还聆听了昆明历史文化传承推广人岳立老师讲述昆明作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前世今生,以及马家大院“一门三将军”的传奇故事。活动最后,留学生们还亲身体验了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剪纸和剪影,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04

结语:城市记忆的守护者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都市中,马家大院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昆明城市记忆的重要守护者。它不仅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空间,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感受到昆明这座城市的深厚文化底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