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网红"纸片桥"永久停用: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的完美结合
重庆网红"纸片桥"永久停用: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的完美结合
近日,重庆网红"纸片桥"正式宣布永久停用,禁止一切人员及车辆通行。这座曾被誉为"网红桥"的工程奇迹,不仅因其独特的设计在网络上走红,更因其在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方面的突出贡献而备受关注。
图片来源:武隆文旅
从实用设施到网红地标
"纸片桥"位于重庆市武隆区长坝镇的峡谷中,全长245米,高达300米,从远处看,桥体纤细轻盈,宛如一片薄薄的纸悬挂在空中,得名"纸片桥"。这座桥的建设并非一开始就是为了成为"网红",其主要目的是作为重庆渝湘复线高速公路双堡特大桥建设期间的运输通道。双堡特大桥跨越两道深邃的峡谷,施工难度极高,尤其是物资运输,若要在峡谷底部修建一条长达7公里的运输便道,不仅耗时耗力,更会对沿途的森林植被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为此,中交二公局的项目团队在2019年底决定转变思路,搭建一座索道桥来取代便道,既缩短了运输距离,又保护了大山深处的生态系统。
技术创新与生态平衡
桥梁的建设难度极大,尤其在这样一个地势险峻的300米高空中,如何确保桥体稳定成了最大的挑战。为此,施工人员在峡谷两侧的山体中深深打入了25根锚索,每根锚索深入山体35米,从而牢牢固定桥的两端。此外,为提升桥梁的稳固性,桥面两侧又设立了两组稳定索。更特别的是,桥面采用了"黑科技"材料——21股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使得桥面在轻质设计的同时也拥有极高的承载力。经过一系列测试,45吨的重型工程车在桥上行驶如履平地,稳定性堪比地面公路。
环保理念的典范
自2021年4月投入使用以来,"纸片桥"在完成运输任务之余,由于其独特的设计,迅速在网络上走红,被誉为"网红桥"。在桥上行驶或行走,脚下是数百米高的悬崖,尤其是车辆通过时的画面尤为惊险刺激。许多网友纷纷在社交媒体上称赞这座桥,"纸片桥"更是一度登上热搜,成为重庆武隆区的一张新名片。不少慕名前来的游客亲身感受这座桥的"薄"与"险",感叹桥梁设计的精巧与环保理念的融合。
"纸片桥"不仅成为了热门的旅游地标,还展示了生态保护的全新思路。通过架桥代替修路,这座桥减少了对周边森林植被的破坏。据估算,若建设7公里长的便道,至少需要砍伐2700棵树木、6000株灌木,毁掉约8亩农田,而这些破坏一旦发生,无法逆转。为了避免这样的生态代价,建设团队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资金选择架桥,而这也使得"纸片桥"成为了一项绿色环保的工程范例。
此外,因取消了运输便道,"纸片桥"还帮助项目减少了建设过程中废气排放和能源消耗的需求。例如,不再需要建立一个水泥搅拌站和一个钢筋加工厂,减少了施工中的柴油消耗约2289升,废气排放量也减少了2万余立方米,充分体现了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也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了一份力量。桥梁专家评价它"结构受力清晰明确,自重轻但载重大",不仅具有技术价值,更展现了生态工程的深远意义。
随着"纸片桥"的永久停用,它虽不再开放给公众,但它所代表的环保精神和背后的建设故事仍将继续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这座桥不仅仅是一项工程的成就,更是科技创新与自然保护的完美结合。作为武隆区生态保护的标志,"纸片桥"在未来将被视为一种象征,提醒我们在追求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不忘生态优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