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国际消除妇女暴力日:如何精准识别家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国际消除妇女暴力日:如何精准识别家暴?

引用
百度
12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E%B6%E5%BA%AD%E6%9A%B4%E5%8A%9B/1041502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242851
3.
http://www.npc.gov.cn/npc/c2/c30834/202111/t20211126_314958.html
4.
https://new.qq.com/rain/a/20230515A03KDF00
5.
https://www.spp.gov.cn/spp/zdgz/202411/t20241126_674273.shtml
6.
https://m.66law.cn/laws/3273044.aspx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E%B6%E5%BA%AD%E6%9A%B4%E5%8A%9B
8.
https://www.fjdaily.com/app/content/2020-12/01/content_879170.html
9.
https://peoples-law.org/zh-CN//node/180/printable/print
10.
https://www.un.org/zh/coronavirus/what-is-domestic-abuse
11.
https://www.equalityrights.hku.hk/post/20210907-summary
12.
https://www.doj.gov.hk/tc/publications/domesticviolence_2.html

11月25日是国际消除妇女暴力日,这是一个旨在提高公众对妇女遭受暴力问题的认识,并促进消除针对妇女暴力行为的国际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如何精准识别家庭暴力。

01

家庭暴力的定义与类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界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家庭暴力不仅限于夫妻之间,还包括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按照表现形式,家庭暴力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 身体暴力:如殴打、捆绑、残害等直接对身体造成伤害的行为。
  • 情感暴力:包括谩骂、恐吓、情绪操纵等精神层面的伤害。
  • 性暴力:涉及强迫性行为或其他性侵犯行为。
  • 经济控制:通过严格控制家庭财产和收支状况,限制受害人的经济自由。
02

如何识别家暴倾向

家暴往往不是一夜之间爆发的,而是通过一些早期迹象逐渐显现。以下几点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潜在的家暴倾向:

  1. 过度控制欲:如果一个人总是试图控制伴侣的行为、社交圈子甚至日常生活,这可能是家暴的前兆。比如经常说“你必须这样”、“我要求你那样”等。

  2. 强烈猜忌心:无端猜疑伴侣有外遇,频繁检查电话、社交媒体账号,甚至跟踪监视,这些都是危险信号。

  3. 情绪失控:容易因小事发脾气,摔东西,或者在争吵中使用肢体暴力威胁,即使在婚前也可能表现出对他人(如朋友、同事)的暴力倾向。

  4. “煤气灯效应”:这是一种精神控制手段,施暴者通过否认事实、扭曲真相等方式,让受害者怀疑自己的记忆、感知甚至理智,从而达到控制目的。

03

家庭暴力的具体表现

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多样,不仅限于明显的肢体冲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家暴行为:

  • 身体暴力:包括但不限于推搡、抓夺、击打、捆绑、踢人、鞭打等直接伤害身体的行为。

  • 精神暴力:诋毁、嘲弄、威胁、恐吓、歧视、排斥、忽视等非身体形式的敌意对待,长期的精神暴力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

  • 性暴力:强迫性行为、性行为企图或其他直接针对受害人性特征的强迫行为,这种暴力往往伴随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伤害。

  • 经济控制:通过控制家庭财务,限制受害人的经济来源,使其在经济上完全依赖施暴者,从而达到控制目的。

04

反家暴的社会责任

面对家庭暴力,我们不能选择沉默。《反家庭暴力法》明确规定:“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当发现身边有人遭受家庭暴力时,我们应当:

  • 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
  • 鼓励受害者向公安机关报案。
  • 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让受害者感受到社会的关怀。

同时,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等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家庭暴力不是“家务事”,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抵制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为每一个家庭成员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