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百年传承 三十向新——小灵通的前尘往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百年传承 三十向新——小灵通的前尘往事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eb.cmc.hebtv.com/cms/rmt0336/2/2hbgbdsb/11543921.shtml

小灵通,这个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通信工具,见证了中国通信行业从2G到3G的变革。它以时尚轻巧的外观、长待机时间和低廉的资费,成为21世纪初最具代表性的通信产品之一。然而,在3G时代的浪潮中,小灵通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一代人的回忆。

小灵通电话

应运而生

20世纪90年代,日本通信行业推出了手持式无线电话(PHS)系统。它采用的是微蜂窝技术,不支持移动通信的全程全网技术,因此也被称为“无线市话”。因发射功率远低于一般移动电话,它成为当时日本唯一可在医院使用的移动通讯系统。

手持式无线电话(PHS)系统将用户的终端设备以无线方式接入本地固定电话网,使传统意义上的固定座机不再“固定”,而是可以在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自由移动使用。

这项新技术让当时没有无线通信牌照的电信公司十分感兴趣。一番考察后,浙江余杭电信局将其引入国内,于1998年在余杭正式开通无线市话业务。当时,协助引入该技术的UT斯达康公司,获得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作者叶永烈先生的授权,将“小灵通”用于命名自己的手机产品。从此,这个顺口又接地气的名字便成为无线市话的代名词。

风靡大江南北

除了可以让广大固话用户实现无线通讯外,小灵通还具有操作简单、辐射小、待机时间长等众多优点,而其中最具优势的一大特点便是资费便宜。

当时,一部手机平均售价近万元、资费实行主被叫双向收费,而小灵通由于使用原始固话网络,再加上基站发射功率相对较小,建设成本远远低于传统2G网络。因此,小灵通在面市之初便实行单向收费(接听免费),很快就凭借资费上的吸引力迅速打开市场。

南方地区率先开通“小灵通”一年后,北方也紧紧跟进这项新业务的发展形势。1999年5月17日,经过紧张的建设与调试,河北保定市电信局推出“小灵通”业务,保定成为北方第1个、全国第4个商用“小灵通”网络的城市。

1999年5月17日,河北保定开通小灵通

不过,小灵通自诞生之初,就伴随着究竟是“固定电话技术”还是“移动通信技术”的争议。对于没有无线通信牌照的通信企业来说,这成为定义其是否属于“违规经营”的关键。2000年6月,当时的信息产业部下发通知,将小灵通定位为“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这标志着对限制小灵通发展的政策有所松动。

除了政策因素,小灵通在发展之初还面临着技术层面的短板。小灵通设备需要依托固话交换机才能承载简单的语音业务,而且功率过小的基站使信号覆盖范围仅为市区。为解决小灵通在信号覆盖、功能单一等方面的问题,通信企业下了不少功夫。

以保定为例,2003年2月,当时的保定网通公司对无线市话系统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升级改造,将网络覆盖区域扩大到全区22县市及部分乡镇。

随着核心设备日益成熟、网络架构逐渐完善,小灵通具备了无线上网(MiMi)、来电拾遗、多媒体邮件、定位服务等多种增值服务功能,特别是省内异地“自助入网”的推出,让用户实现了“手持小灵通,走遍全省都能通”。在此基础上,小灵通的业务种类也越来越丰富,针对普通消费人群、老年人、大学生等不同群体的“百姓通”“重乐通”“校灵通”业务,为用户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选择。

一直以来,小灵通用户与手机用户间短信互通的问题影响着用户体验。2005年1月,经过前期试运行,中国网通宣布,中国网通和中国移动全面实现短信互通。自此,中国网通小灵通用户和中国移动的移动电话用户可相互发送网间点对点短信,让用户间的交流更加便利。

用户到营业厅争相办理小灵通业务

在各种因素推动下,小灵通短短几年间就获得了迅猛发展。2003年7月,全国大部分城市都已开通小灵通业务。2006年11月,信息产业部发布的统计显示,截至8月底,全国小灵通用户接近9300万户,月均增长100万户。这一数字占全国平均每月新增固定电话用户数的一半左右。

退出历史舞台

2008年12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三大运营商发布3G牌照,我国进入3G时代。

而小灵通通话使用的频段1900-1920MHz频段,正是我国3G通信系统(TDD方式)的主要工作频段。为此,2009年2月,工信部向各地无线电管理机构、通信管理局和电信运营企业下发通知要求,1900-1920M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应在2011年底前完成清频退网工作,其所用频率无条件收回。

而小灵通在技术与功能上的先天不足,使其始终无法像手机那样随意漫游通话,也决定了它只能作为“固话的补充和延伸”。尤其是随着手机资费不断下调,小灵通在资费上的这一最大竞争力也大大削弱,用户数开始明显下滑。2008年5月,我国大陆地区的小灵通用户数跌破8000万。2014年10月1日,随着所有小灵通基站被关闭,小灵通业务彻底结束了在国内的16年发展,最终在大浪淘沙中退出了历史舞台。

虽然是昙花一现的过渡产品,但“小灵通”见证了我国通信行业的数次改革,也见证了特定发展阶段中一代通信人为服务群众通信需求进行的努力与探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