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综合体项目:发泡混凝土回填技术的创新应用
深圳宝安综合体项目:发泡混凝土回填技术的创新应用
在深圳宝安区翠岗西路与广深公路的交汇处,一座集住宅、商业、办公、酒店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这个总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地标性建筑,不仅展现了深圳西部发展的新面貌,更在施工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首次大规模应用发泡混凝土进行基坑肥槽回填,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技术革新。
传统回填方式的困境
在介绍发泡混凝土回填技术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传统回填方式所面临的挑战。该项目基坑开挖面积达26,560平方米,支护深度在14.4至18.9米之间。按照最初的设计要求,基坑肥槽需要采用含6%水泥的石粉渣回填。然而,由于场地条件限制,石粉渣的运输和回填效率极低。据统计,仅南侧B11区的负三层基坑肥槽回填工作就耗时23天,仅完成了400余立方米的回填量,效率之低严重影响了整体施工进度。
发泡混凝土回填技术的优势
为解决这一难题,项目团队决定采用发泡混凝土进行回填。那么,什么是发泡混凝土呢?它是一种通过机械方法将泡沫剂水溶液制备成泡沫,再将泡沫加入到含硅质材料、钙质材料、水及各种外加剂等组成的料浆中,经混合搅拌、浇筑成型、养护而成的多孔材料。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含有大量封闭的孔隙,这使得它具有轻质、保温、隔热、耐火、隔声和防水等优良性能。
具体来说,发泡混凝土具有以下优势:
- 防水效果好:相比石粉渣,泡沫混凝土的防水性能更优,能有效保护地下室外墙。
- 自密实性能好:由于其良好的流动性,泡沫混凝土能够自动填充密实,无需分层夯实。
- 施工速度快:泡沫混凝土可现场浇筑,通过专用柔性输送管直接输送到回填部位,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 安全性高:避免了传统夯实过程对外墙防水结构的破坏,同时减少了基坑边作业的危险性。
施工过程详解
该项目采用的是干密度等级为A04型的泡沫混凝土,对应的强度等级为C1.0 MPa。以下是具体的施工步骤:
材料准备:选用符合标准的水泥和发泡剂,确保所有材料都有合格的检验报告和出厂证明。
泡沫制备:在泡沫发生器中加入发泡剂和相应倍数的自来水,利用空气压缩机将发泡剂输入自动发泡系统制备成泡沫。
混合料制作:在专用搅拌机内加入水、水泥、外加剂等,搅拌形成稠状浓液,随后加入泡沫搅拌均匀。
浇筑施工:通过N80柔性橡胶输送管将泡沫混凝土输送到指定位置。浇筑过程中需控制好水、水泥和泡沫剂的比例,根据气温变化调整稠度。
养护与保护:浇筑完成后3-12小时内进行覆盖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2小时。在混凝土固化成型前,严禁踩踏和堆放重物。
实施效果与创新价值
采用发泡混凝土回填技术后,项目团队发现:
- 施工效率大幅提升:相比传统的石粉渣回填,泡沫混凝土的施工速度提高了数倍,有效缩短了工期。
- 施工质量显著改善:泡沫混凝土的自密实性能和防水效果更好,避免了传统回填方式中常见的空隙和渗水问题。
- 安全性增强:减少了基坑边作业,降低了施工风险,同时避免了对防水结构的破坏。
这一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解决了宝安综合体项目中的实际难题,更为建筑行业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和建筑技术的进步,发泡混凝土回填技术有望在更多项目中得到应用,为提升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开辟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