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以石击石”方案,为地球打造太空防护盾
中国创新“以石击石”方案,为地球打造太空防护盾
2068年,一颗直径约350米的小行星——阿波菲斯,将再次接近地球。这颗被命名为“神的惩罚”的小行星,是未来100年内对地球威胁最大的太空来客。面对这样的潜在威胁,中国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创新性的防御方案——“以石击石”。
“以石击石”:中国创新防御方案
“以石击石”方案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提出,其核心思想是利用太空中的现有资源进行防御。具体来说,就是先发射无人飞行器捕获一颗小尺寸小行星,或者采集超过100吨的太空岩石,然后与飞行器组成组合撞击体,最终撞击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
这一方案的创新之处在于“借力打力”。传统的动能撞击方法受限于火箭运载能力,可发射到太空的撞击体质量一般不会超过20吨。对于动辄千万吨级的小行星来说,这样的撞击效果有限。而“以石击石”方案则巧妙地利用太空中的现有资源,通过改变一颗小行星的轨道来撞击另一颗,从而达到防御的目的。
国际小行星防御竞赛
在小行星防御领域,美国是最早开展相关研究的国家。2005年,美国宇航局(NASA)进行了首次航天器撞击彗星的试验。2022年,NASA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成功撞击了一颗直径160米的小行星迪莫弗斯,这是人类首次尝试通过航天器撞击改变小行星的轨道。
中国也在积极布局小行星防御计划。根据第二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公布的信息,中国计划采用“伴飞+撞击+伴飞”模式,即在撞击前对目标小行星进行伴飞观测,然后实施动能撞击,最后再次伴飞评估撞击效果。这一任务预计将在2030年左右实施。
小行星防御为何如此重要?
据统计,目前人类已经发现超过3.5万颗近地小行星,这些“太空流浪者”随时可能对地球造成威胁。2013年,一颗直径约20米的小行星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上空爆炸,释放的能量造成1500多人受伤,数千栋房屋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10亿卢布。这一事件再次提醒人们,小行星的威胁并非科幻电影中的虚构,而是切实存在的现实。
共同守护地球家园
面对小行星的威胁,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正如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嫦娥七号任务副总设计师唐玉华所说,近地小行星防御关乎人类命运,推动近地小行星联合监测、预警、防御能力提升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
目前,中国已经向国际伙伴发出邀请,希望在联合研制、搭载发射、联合观测、数据共享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合作。只有各国携手合作,才能有效应对来自太空的威胁,共同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