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转山与献哈达:西藏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转山与献哈达:西藏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引用
百度
12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D%AC%E5%B1%B1%E4%BC%9A/3497869
2.
https://baike.sogou.com/v101367524.htm
3.
https://www.sohu.com/a/294020945_200408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M9LA9820553BF7G.html
5.
http://www.shannan.gov.cn/zjsn/snly/mfms/201903/t20190328_24417.html
6.
http://www.zhanang.gov.cn/zjlz/lzly/msmf/201901/t20190125_15197.html
7.
http://cn.zyw.xizang.gov.cn/xzwh/xzwh_895/201806/t20180612_159752.html
8.
https://ms.httpcn.com/info/html/20161123/PWPWCQAZMEIL.shtml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D%89%E5%B1%B1
10.
https://www.cgq.gov.cn/cgqrmzf/mfms/201807/536c36a5c37e4aacb83242d343571ffc.shtml
11.
http://www.gstianzhu.gov.cn/art/2023/11/1/art_6590_1175864.html?xxgkhide=1
12.
http://www.gzz.gov.cn/gzzrmzf/c100007/201112/b8046a5ec44d45a5b48be6995ae75b29.shtml

转山与献哈达是西藏最具代表性的两大民俗活动,它们不仅体现了藏族人民独特的文化传统,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内涵与宗教色彩。

01

转山会:自然崇拜与宗教信仰的融合

转山会,又称沐佛节或敬山神,是藏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其起源与佛教文化密切相关。相传佛祖释迦牟尼于藏历四月十五日降生成道和圆寂,藏俗在此月中宗教活动极为频繁。康定,川藏线上的咽喉,藏汉民族杂居之地早就流传,农历四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诞辰,九龙喷圣水,为其沐浴,故又称“浴佛节”。佛教信徒认为在此月内做善事一件,颂佛一声,可得十万倍之功德。所以农历四月八日,康定城区的各佛寺都要组织仪仗队自康定东门出、上跑马山,下经公主桥、转金刚寺、南无寺,沿阿里布谷山腰至子耳坡返回。信徒们亦随之转山(藏语称“八角”),以纪念佛祖诞辰。

转山会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每年这一天,甘孜藏区远近群众身着民族服装,汇集到跑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们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焚烧纸钱。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转山后,支起帐篷进行野餐,演藏戏。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 在此期间,人们还要举行物资交流活动和其他文化体育活动。

转山会不仅是宗教仪式,更是一种文化庆典。它体现了藏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转山、祭神等仪式,人们表达对自然神灵的崇拜;而野餐、歌舞等活动则展现了藏族人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02

献哈达:藏族礼仪文化的象征

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纯洁、诚信、忠诚和尊敬。在西藏,大凡婚嫁、分娩、过生日、乔迁之喜、节庆、丧事、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

“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纺得稀松如网,也有丝绸为料的。上品“哈达”织有莲花、宝瓶、伞盖、海螺等表示吉祥如意的各种隐花图案。哈达的质料,因经济条件不同而异,但人们并不计较质料的优劣,只要能表达主人的一片良好祝愿就行了。哈达的长短不一,长者1至2丈,短者3至5尺,常用的为1.5米。人们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

“哈达”在不同情况下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佳节之日,人们互献哈达,表示祝贺节日愉快,生活幸福;婚礼上呈现哈达,意味着祝愿新婚夫妇恩爱如山、白头偕老;迎宾时奉献哈达,表示真诚和热情欢迎;欢送时奉献哈达,表示祝福平安;丧礼上献哈达,表示对死者哀悼和对死者家属的安慰。

献“哈达”的动作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要用双手捧哈达,高举与肩平,然后再平伸向前,弯腰给对方,这时,哈达正与头顶平,这表示对对方尊敬和最大的祝福吉祥如意。对方以恭敬的姿态用双手平接。对尊者、长辈献哈达时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将哈达捧到座前或足下;对平辈或下属,则可以系在他们的颈上。献哈达在西藏十分普遍,甚至人们互相通信时,也在信封内附一条小哈达,以示祝福和问候。关于哈达由来,有一种说法是汉朝张骞出使西藏路过西藏,向当地的部落首领献帛。古代汉族以帛为贽,象征纯洁无瑕的友谊,因此藏族部落就认为这是一种表示友好、祝福的礼节,而且是从中原兴盛之大邦传来的大礼节,所以一直沿用至今。后来人们对哈达的由来作了更加神奇的解释,说它是仙女身上的飘带,并以它的洁白象征圣洁和至高无上。

哈达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吐蕃时期。据《萨迦世系史》记载,早在1042年,阿底峡大师入藏传法时,就有献哈达的习俗。而到了元代,八思巴从元大都带回的丝绸哈达,进一步推动了这一习俗的发展。哈达的普及与藏传佛教的传播密切相关,它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礼物,更凝结着藏族人民对宗教的虔诚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03

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

转山会和献哈达这两个民俗活动,经过千百年的传承,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它们不仅是藏族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这些民俗活动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促进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转山会和献哈达,一动一静,一外一内,共同构成了西藏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它们不仅是藏族人民生活方式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见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这些民俗活动将继续传承发展,展现其永恒的文化价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