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报假警被罚,你了解这些法律后果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报假警被罚,你了解这些法律后果吗?

引用
搜狐
11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27330220_121011170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F%AC%E5%91%8A%E9%99%B7%E5%AE%B3%E7%BD%AA/5765350
3.
https://news.ifeng.com/c/8g22HPiyv4i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666243
5.
https://gaj.gz.gov.cn/gkmlpt/content/9/9609/post_9609285.html
6.
http://qyswzfw.gov.cn/Show/6876
7.
http://www.gdqy.gov.cn/xxgk/zzjg/zfjg/sgaj/xxgk/jwyw/content/post_1890214.html
8.
https://sifa.wenzhou.gov.cn/art/2021/9/14/art_1680223_58926467.html
9.
https://china.zjol.com.cn/gnxw/201905/t20190527_10203463_ext.shtml
10.
https://finance.sina.cn/insurance/bxzx/2020-12-31/detail-iiznctke8929062.d.html?from=wap
11.
http://www.fakuyun.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4&id=3062

近年来,报假警事件屡见不鲜,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警力资源,还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近期,广州增城警方查处多起恶意拨打“110”报警电话案件,涉案人员均被依法处以行政处罚。这些案例再次敲响警钟:报假警绝不是儿戏,而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

01

报假警的常见情形与处罚

2024年4月1日6时许,广州市增城区荔城派出所接到刘某报警,称其准备在增城大桥轻生。警方迅速出动,但现场并未发现报警人,经查找才发现刘某在某饭馆内处于醉酒状态,没有轻生倾向。刘某因谎报警情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警方处以行政拘留三日的处罚。

无独有偶,2024年4月8日0时30分,仙村派出所接到刘某报警,称有人要对其妻子实施侵害。警方赶到现场后发现,报警人呈醉酒状态且语无伦次,其妻子并未受到威胁或不法侵害。刘某同样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处以行政拘留三日的处罚。

这些案例并非个案。据统计,2018年1月至11月,全国110接警总量达1.31亿次,出动警力1.97亿人次。其中,受理违法犯罪警情1852.9万余起,受理治安事件警情136.9万余起,现场抓获违法犯罪人员78.4万余名;受理交通事故报警2644.1万余起,群众求助2788.5万余起,救助群众294.2万人次。在这些庞大的数字背后,不乏大量虚假警情的干扰。

02

法律法规如何界定报假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此外,第六十条还规定,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如果情节更为严重,达到犯罪程度,则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的诬告陷害罪。该条款指出,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03

报假警的社会危害性

报假警行为的危害性不容忽视。北京师范大学刑科院教授黄晓亮指出,报假警会误导公安机关的相关工作,增加维护社会秩序的成本,浪费国家资源,反向透支社会信任,影响公安机关对真正需要救助人群的准确判断。

首都经贸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剑波强调,报警服务是宝贵的公共安全资源,故意报假警不仅会浪费警力,还会干扰接警秩序,甚至引起社会恐慌,必须给予相应的法律惩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副教授王建新进一步分析,报假警的社会危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扰乱公安机关对社会治安、公共安全进行管理和维护的正常秩序;二是浪费有限的警力资源,使得真正需要紧急保护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得不到及时保护;三是干扰公民对警察正常警务活动的认知,不利于塑造诚信社会。

04

正确使用报警服务

“110”报警电话是人民群众遇到危险时的依靠,保持“110”线路通畅无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警方提醒,不要把报警当儿戏,更不能随意谎报警情浪费公共资源。对于恶意拨打“110”、谎报警情的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公众应当正确使用报警服务,如实提供信息,配合警方工作。同时,也要提高法治意识,认识到报假警不仅是对个人的不负责任,更是对社会秩序的严重扰乱。只有每个人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才能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