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审判:NSU恐怖组织案再掀波澜
慕尼黑审判:NSU恐怖组织案再掀波澜
2018年7月11日,德国慕尼黑地方法院对战后德国历史上最大的恐怖袭击案作出宣判。主犯比娅特·恰培(Beate Zschäpe)因犯下10桩杀人案、参与两起炸弹袭击等恶性罪行,被判处终身监禁。这起由“国家社会主义地下党”(简称NSU)实施的连环枪杀案,不仅震惊了德国社会,也引发了对右翼恐怖主义和国家安全机制的深刻反思。
从孤独女孩到恐怖组织头目
恰培的成长经历充满了孤独和挫折。她从小由母亲抚养长大,一直被罗马尼亚裔生父拒绝。德国统一后,母亲失业、离婚,家庭陷入困境。这些经历塑造了恰培的极端思想,最终促使她走上了恐怖主义的道路。
1991年,恰培结识了乌韦·蒙德洛斯(Uwe Mundlos)和乌韦·伯恩哈特(Uwe Böhnhardt),并逐渐成为极右翼主义者。1998年,三人暗中成立了NSU,开始策划针对外国移民的袭击行动。他们的目标是“重新打造一个没有外国人的德国”。
11年的秘密作案与警方失察
从2000年到2007年,NSU连续实施了10起谋杀案,受害者包括8名土耳其移民、1名希腊移民和1名女警官。此外,该组织还在2004年制造了科隆街头的两起炸弹袭击案,造成22人受伤。然而,德国警方在调查过程中完全忽略了案犯可能的右翼背景,一直怀疑受害者有黑社会背景,导致调查方向错误,未能及时侦破案件。
案件曝光与审理波折
2011年11月4日,NSU核心成员蒙德洛斯和伯恩哈特在抢劫银行未遂后饮弹自尽。同日,恰培炸毁了他们共同居住的公寓,试图销毁证据。警方在废墟中发现了关键证据,包括一把CZ 83手枪、自制炸弹装置,以及一段用动画人物“粉红豹”制作的宣传视频,视频详细记录了该组织之前的袭击活动。4天后,恰培被迫自首,这起潜伏11年的恐怖主义案件终于浮出水面。
慕尼黑最高法院的开庭审理过程一波三折。尽管法庭为这个案子花费125万欧元进行改建,但仍然无法容纳所有希望参与旁听的媒体。法庭最初以报名先后顺序发放旁听证,但却无一家土耳其媒体获得。这一做法不仅遭到土耳其媒体及政界的强烈抗议,也引发了德国国内的批评。法庭在压力下不得不推迟庭审,重新以抓阄的方式发放旁听许可,并为土耳其媒体准备了特别席位。然而,法庭拒绝了媒体电视转播庭审的要求。
由于案件时间跨度长且背景复杂,审理过程相当庞大繁杂。除检方外,另有24名受害人家属作为附带诉讼人参与。参与此案的辩护律师超过70名,证人达600余人。恰培本人就有3名律师代理。慕尼黑最高法院预计该案需要80个审理日程。
审判结果与社会影响
2018年7月11日,经过整整5年的审理,慕尼黑地方法院对恰培作出终身监禁的判决。除主被告恰培外,蓄意提供枪支的被告拉尔夫·沃勒雷本(Ralf Wohlleben)被判10年监禁;两名共犯Holger G. 和 Carsten S分别被判两年与半年监禁;另一名共犯Andre E因已在案件审理期间服满刑期被释放。
然而,这起案件的影响远未结束。受害者家属对恰培“随便的”道歉并不满意。更令人担忧的是,德国警方和情报机构在案件调查中的表现引发了广泛质疑。受害者家属认为,制度内的种族主义让调查走了弯路。情报机构BfV在NSU暴露后销毁和编辑相关文件,甚至为了保护新纳粹场景中的有偿线人而让他免于出庭作证,使得调查难以透明。英国左派政治家Victor Perli指出:“此案判决只是一块拼图,如果当权政府不澄清情报组织参与程度的真相,国家也失败了。”
这起案件不仅在德国国内引起广泛关注,还对德土两国关系造成了重大影响。德国各地为受害者建立了一系列纪念物,但其中5处设施遭到了蓄意破坏,提醒世人新纳粹主义仍在暗中滋生。
这起案件揭示了德国社会在应对右翼恐怖主义方面的不足。它不仅是一个司法案件,更是一个警示:在当今世界,恐怖主义的威胁从未远离,而偏见和歧视只会让这种威胁变得更加严重。德国需要认真反思,如何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同时,避免种族主义和极端主义思想的蔓延。这起案件的审理虽然告一段落,但对德国社会的深远影响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