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偷猎率虽下降但仍处高位,专家警告需持续警惕
犀牛偷猎率虽下降但仍处高位,专家警告需持续警惕
犀牛偷猎率虽下降但仍处高位,专家警告需持续警惕
最新报告显示,尽管全球反偷猎努力取得一定成效,但犀牛仍面临严重威胁。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的联合报告,自2018年以来,犀牛盗猎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18年至2021年期间,非洲各地仍有至少2,707头犀牛被盗猎。
南非成盗猎重灾区,亚洲犀牛处境稍好
非洲犀牛盗猎率从2015年的5.3%(占总种群数量的比例)的峰值持续下降到2021年的2.3%。其中,南非占所有盗猎记录的90%,大部分是克鲁格国家公园内生活的白犀牛。在此期间,非洲大陆的白犀牛总数量下降了近12%,而黑犀牛的数量增加了约12%。
亚洲方面,自2017年以来,易危的独角犀牛和极度濒危的爪哇犀牛的数量都有所增加,但极度濒危的苏门答腊犀牛的数量却以每年13%的速度下降。2021年苏门答腊犀牛估计有34-47头,与2018年的40-78头相比,种群规模小和隔离极大地限制了其野生繁殖。
国际社会多管齐下,创新技术助力反偷猎
面对严峻形势,国际社会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保护犀牛。非洲最大的反偷猎联盟呼吁将反偷猎行动视为一场战争,并计划建立全球监测系统。在技术创新方面,南非开始使用GPS追踪器监测犀牛角,哥斯达黎加则通过3D打印“诱饵海龟蛋”来追踪盗猎产业链,英国研究人员则尝试使用犯罪现场方法识别穿山甲鳞片上的偷猎者指纹。
保护成效初显,但挑战依然严峻
虽然反偷猎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2021年,南非记录到451头被盗猎的犀牛,虽然低于2015年1175头的峰值,但仍处于高位。此外,犀牛角价格持续攀升,目前在黑市上的价格已高达每公斤6万美金,远超黄金和毒品价格,这进一步加剧了偷猎风险。
全球合作是关键,公众参与不可或缺
专家指出,要有效遏制犀牛偷猎,需要全球范围内的紧密合作。这包括加强跨国执法合作、打击非法贸易链、提高公众保护意识等。同时,保护犀牛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民间组织和普通民众的积极参与。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这些珍贵的生物创造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