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谢谢你来过人间!救人的中国汉江白马,化身白龙上天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谢谢你来过人间!救人的中国汉江白马,化身白龙上天了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12/11/83792145_1146596001.shtml


图:示意图

荣耀的绶带还未褪色,死亡的阴影已悄然降临。

2月11日清晨,湖北仙桃汉江畔的马厩里,救人白马体温计的水银柱飙升至40℃。当晚9点20分,7岁的"白龙"在主人依立拜的怀抱中永远闭上了眼睛。

冰河白马

8天前,白马冲入刺骨江水中,救起一对落水父女而后登上热搜,不日却因突发肠绞窄抢救无效离世。白龙临终前,挣扎着用头磨蹭主人手心,依立拜强忍泪水反复念叨:"它太疼了,让它走吧。"


尽管当地兽医紧急施救使其短暂康复,但肠道绞窄将一切希望碾碎,这匹三天前还戴着大红花的功勋白马,最终在折磨中停止了呼吸。

起初,白马救人的消息传开后,当地政府为马匹召开表彰大会,网友24小时云监护其体温曲线,

2月10日下午,白龙马吃了太多食物,有不少群众喂了玉米、苹果等食物,肠道可能有点发炎。

2月11日中午,参与救治的兽医表示,白龙马已经用了消炎健胃、增强抵抗力的药物,正在积极协助治疗,等待武汉来的专家支援。

然而当晚,白马便宣告不治。

情不自禁,我想说的是,我们总在创造英雄,却又常常亲手将英雄推入深渊。

西游白龙

历史总是惊人地循环往复。

我想起在86版《西游记》拍摄基地无锡影视城,另一匹白龙马的故事仍在回响。


这匹曾载着唐僧跨越火焰山、横渡通天河的战马,在完成十年拍摄使命后,被关进不足五平米的马棚供游人观看。

对白龙马而言,当游客手里的硬币砸向铁栏的叮当声取代了风餐露宿的风声,闪光灯灼伤的眼睛再看不见取经路上的星河。

最终,它在1997年某个闷热的夏日,以瘦骨嶙峋之躯倒毙在污秽草料中。


导演杨洁抚摸着白龙马失去光泽的毛发痛哭时,马棚外正循环播放着《敢问路在何方》——这曲曾经见证人马情深的配乐,此刻成了最刺耳的安魂曲。

两代白龙马的命运在时空交错中形成诡异对仗:前者因过度冷遇枯萎,后者因过度关注致病死亡。

也许对于汉江白马而言,当仙桃市民将苹果硬塞入马嘴时,是出于无知的好意,但这与当年游客争相骑乘西游白马拍照的场景又何其相似。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揭示的真相在此显形:现代社会正在将一切生命符号化,英雄不过是可供消费的景观。

这怎不令人感到悲伤呢?

生灵的呐喊

在哈萨克族传说中,马是牧人看得见的灵魂。

动物行为学家劳伦兹在《所罗门王的指环》中写道:"当我们凝视动物眼睛时,应该看见星辰大海。"

在苏格兰爱丁堡,退役警马享有与警察同等的养老金;

日本和歌山的小鹿被立法禁止投喂;

而我们的文化传统里,从唐代《昭陵六骏》到徐悲鸿水墨马,始终保持着对马匹的神性想象。

这些文明传统或样本证明:当社会将动物视为生命而非工具时,人性的光辉才能真正显现。

说实话,看到汉江白马死去,我很悲痛。对于人类的无奈和对动物的怜悯,也让很多网友为汉江白马奔走呼号。

有人建议把白马救人的地方改名为白马滩,也有人建议给白马立碑...

但我仍想说,我们擅长制造感动,却拙于延续善意。

当中国汉江白马升天化作白龙时,千里之外的锡林郭勒草原,也许正迎来新生马驹的第一声嘶鸣。

思考

或许真正的救赎,在于我们能否在下一个英雄诞生时,学会保持克制的距离,让每个生命都能在尊严中绽放与凋零。

正如古波斯诗人鲁米所言:"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进?"这不仅是对白龙的诘问,更是对人类文明的终极考问。

古希腊神话中,珀伽索斯踏出灵泉时双翼舒展;而在汉江畔,"白龙"最后的挣扎却将人性照得通透。

或许真正的文明觉醒,不在于我们如何歌颂英雄,而在于能否在下一个生命奇迹诞生时,学会保持敬畏的距离。

正如《黑骏马》作者安娜·休厄尔所言:"每个生命都是解读人性的密码本",而此刻,我们刚刚翻开扉页。

白龙马,谢谢你曾来过人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